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旅游对应的自然旅游-理论与实务

文化旅游对应的自然旅游-理论与实务

【摘要】:在现实生活当中,与文化旅游相对应,自然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亦非同小可。人们对自然的喜爱,从早年间的一档电视节目“动物世界”收视率始终居高不下可见一斑。媒体常常制造的“人生必去的景点”之类的热点新闻,往往是文化旅游景点与自然旅游景点并存其中。单纯的自然旅游景点的排名也每每可见,那些赏心悦目的美景照片,往往比文化历史建筑照片更为耐看、更为诱人。

在现实生活当中,与文化旅游相对应,自然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亦非同小可。人们对自然的喜爱,从早年间的一档电视节目“动物世界”收视率始终居高不下可见一斑。媒体常常制造的“人生必去的景点”之类的热点新闻,往往是文化旅游景点与自然旅游景点并存其中。单纯的自然旅游景点的排名也每每可见,那些赏心悦目的美景照片,往往比文化历史建筑照片更为耐看、更为诱人。数年前世界自然基金会(IUCN)网站还曾公布过这样一个网民投票选出的世界十大必游之地排行榜:

● 南美洲亚马孙雨林

澳大利亚大堡礁

● 亚洲喜马拉雅山脉

● 肯尼亚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

●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 非洲维多利亚瀑布(www.chuimin.cn)

● 亚洲孙德尔本斯红树林

● 澳大利亚塔纳米沙漠

越南昆岛

● 北美尼亚加拉大瀑布

可以说,其中的每个自然旅游目的地,都会对绝大多数旅游者产生极大的诱惑。

自然旅游能被旅游者喜爱,其中包含了一个“自然的人化”及“人化的自然”的心理变化过程,西方古典美学研究中对此曾有过较为详尽的探讨。然而自然旅游虽然由文化诱导而生发,但在实际把控上,却完全不能像许多文化旅游一样随心所欲。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就在那里,不管是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你到那里就能看得到;自然旅游则不同,你必须存有不能尽兴、不能如愿以偿的思想准备。欧内斯特·G.霍尔特(Emest G.Holt)在参加过一次亚马孙自然旅游后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抱怨:“旅游者在书里经常读到的大蛇、美洲豹、猴子和羽毛艳丽的鸟,在这里却是见不到的。动物在一英里外的丛林里,就像在月球上一样遥不可及!航行在小河和枝枝杈杈的水道上,旅游者可以听到鹦鹉和金刚鹦鹉的粗嘎叫声,但除非这些鸟碰巧从他头顶飞过,否则他是无缘见到的。等到上了岸,如果不熟悉寻找的门径,他仍不会看见野外生灵的影子——当然,昆虫除外。就连那些巨型睡莲,尽管叶片犹如八英尺的大圆盘,却也可以安全躲藏在隐蔽的淤泥池塘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