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今时代人们对文化、文化旅游的认知与以往相比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据这一情况,观光厅召开了由相关的有识之士参与的探讨会,对“MICE推进行动计划”进行了总结。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之热度不断升温,让呈现于现实的旅游面貌发生了不少变化。......
2023-11-17
因为“文化”概念的博大宽广,文化旅游可选用的题材实在是数不胜数。没有任何一类旅游会像文化旅游一样,所面临的难题不是题材太少而是题材实在是太多。遴选题材,其实才是文化旅游的整体构想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通常来说,越是知名度高、历史文化深厚的题材,把握上的难度就越大。将柬埔寨吴哥旅游入题进行文化旅游的构造时,难免就会有这样的体味。
吴哥的文化旅游的题材把握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着重用力:一是建筑本身的恢宏伟大;二是吴哥窟的历史与古代及当代中国人的关系。
今天的吴哥建筑遗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吴哥城和吴哥窟。
吴哥城方正规矩,南北西正中各有一门,东面则开有“胜利之门”和“死者之门”两个门。这些门都造得壮观大气,象鼻造型托起的高高门楼连接着城墙,大大的四面湿婆神像在门楼的顶端神秘地微笑。门前平坦宽阔的甬道两侧,各有57座石像整齐排列,一列是文官,温文尔雅中带有威武;一列是武官,虎虎生气又不失稳重。碧波在甬道的下面静静地流淌,野草在石头的缝隙里挺拔腰身。站在甬道的末端远远望去,恍惚来到天外之国。
吴哥城里面保存得最具气势的是BAYON,中文译做巴云寺。巴云寺坐落于城内正中央,建筑结构复杂。由台阶上到开阔的平台,建筑外围的廊柱便呈现在眼前。那密密的廊柱有序地排列着,使人联想到希腊的科林斯廊柱。廊柱原本所承托的顶部已不复存在,它们就赤裸裸地直指苍天。廊柱所围的墙壁上,是构图精密、雕刻技法细腻的浮雕,反映战争、外交、贸易等社会生活内容,其中有中国宋朝的军队援助吴哥人作战及宋朝商人在吴哥集贸市场上做买卖的画面。寺的里面有无数的门洞、无数的门槛,窄窄的走廊曲曲折折好似进了迷宫。登上寺的二层豁然开朗,美丽的湿婆神四面像一簇簇如山丘一般,她们是用巨大的石块垒好后雕出的,虽然庞大却不失柔和,表情生动而又娴静,实在具有亲和力。置身于这“山丘”之中,无论在哪个位置、向哪个方向看,都会有亲切的神脸对你致意,让人顿生被关怀的感动。
城墙外,有若干的陵墓。它们坐落在离城不远的位置,围抱着城郭,仿佛要对生者的家园保持永远的神往。东门外叫TA PROHM 的皇太后陵就是极具特色的一个。进入陵区大门后,需穿过数百米的密林,方可到达陵墓建筑群。建筑依然结构繁复,内部依然窄小如迷宫。庭院中布满凌乱的残石,像圆明园的废墟。不过,这些都不足以解释它历久的沧桑和曾经的华丽。看看那些白皮的百年老树吧,它们挺拔参天,树梢仿佛可以和星斗共舞,然而它们粗壮的根爪却从建筑的顶部延伸下来,将建筑物紧紧裹住。或是门楼,或是围墙,或是墓室,与树根相抱,演绎出很多神奇的造型来。想来建造陵墓之时定不会掘地三十尺,跑到树根的下面去。如果那样,树倒,地平线消失,是必然的逻辑结果。由此可以推断,先有建筑后有树。湿热的气候可令生命的种子在墙头、屋顶萌芽,树在伸展蓬勃生命力的过程中,巨大的根系寻找着沃土,就与建筑相拥相纠在一起,造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来。于是,自然的魔力与人文的产物无法分割地融为一体。它的特色也就显现于此处。
吴哥城南4公里处的吴哥窟声名远扬,世间皆知。的确,无论从哪方面讲,它都是吴哥古迹中的翘楚。在当今的生活中,它也成了柬埔寨的象征,国旗里、钱币上都少不了它。
看吴哥窟,如同打开一件精美的神秘礼物。解开丝带,是漂亮的花纸,花纸的下面有盒子,盒子的里面是护体,护体之中才是实质。吴哥窟也是这样,绿树掩映中有城墙,城墙围着静静的护城河,过河之后有壮观的窟门,进入窟门敞亮无比,天坛甬道一样的高高通衢直直地伸向建筑主体。那耸立着的五个胖胖“笋头”的下面究竟是什么样,你需要贴近它、触摸它,体会它、感受它,就获得了它。(www.chuimin.cn)
吴哥窟主体建筑坐东朝西,三层回廊层层向上,顶层中间以十字相接,俯瞰如一个大大的“回”字中套着一个“田”字。层与层之间皆有平坦的庭院,更有相递接的台阶。那些埃及金字塔一样的陡阶,风吹雨淋地失去了棱角,残损嶙峋。尤其是二层至三层的三十七级台阶,每磴都窄窄的放不下一只竖着的脚。要登上去,绝非易事。即使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要四肢并用才能攀登及顶。如此艰难,想来当初建造时恐怕也不是让众人攀附的。据说只有国王祭神才有资格登顶,可他一个人怎么上去呢?此说有待细究。现在为方便游人,在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用水泥加固了一条通道,旁侧配有铁栏杆的扶手。
险峻之外是艺术的魅力。吴哥窟的第一层被称为“浮雕回廊”,场面宏大的浮雕总长达800多米。有关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宗教教义的内容,都被诠释得十分具象。每一块浮雕,都能讲出一个长长的故事。故事虽好听,但毕竟离我们的习俗、信仰太遥远。所以,艺术中那些能超越文化背景、能令心灵沟通的东西,才更勾魂摄魄、使人难忘。比如,那与建筑形影相随的天女“阿布萨娜”,就叫人心存依恋。阿布萨娜通常穿一条高棉传统中褶裙,脚踝戴两只脚链,上身裸露,双乳丰满,腰肢细窄,线条非常柔软。建筑的外墙面上,只要有一定的空间,必定雕上她。每一尊阿布萨娜的姿势、表情和复杂的头饰都有所不同,而超凡脱俗的神女气质却是一致的。阿布萨娜也成群地出现在情节浮雕中,位置在相当于天空的上部,像西方宗教画里的天使。巴云寺和皇太后陵也都有大量的阿布萨娜,已经让人感到美不胜收。但是,最漂亮的阿布萨娜还是在吴哥窟。她们姿态更鲜活,神韵更丰富,所显技艺也更精湛。
图6-1 柬埔寨吴哥古迹
而论及吴哥窟的历史与古代及当代中国人的关系,对于拟定中的文化旅游的对象中国旅游者来说,更属于不可缺少的内容。
吴哥王朝并没有类似中国历史中类似司马迁一样的史官,没有一点儿文字资料留存下来,世上仅存的一本描写吴哥王朝盛景的书,是中国元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周达观所著的《真腊风土记》。周达观自元贞元年(1295)由温州港出发,奉命随元使赴真腊(今柬埔寨)访问,次年(1296)至该国,居住一年许,至大德元年(1297)返国。据所见所闻,撰成《真腊风土记》一卷共8500字。此书不但用绘画形式展现了吴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还从城郭、宫室、服饰、三教等四十个门类,客观介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情况。从地理角度来看,此书包含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诸多内容。由于内容翔实可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义颇为赅赡,本末详具,可补元史佚阙”。《真腊风土记》问世后,便有多个刻本。几经风雨,此书的正本收入清朝的《四库全书》中,副本则流落江湖。公元1819年,在中国传教的法国人雷慕沙发现《真腊风土记》的副本。他细读之后译成法文。公元1860年年底,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得到一本法文版的《真腊风土记》。他来到柬埔寨,按书索骥,披荆斩棘,终于将湮灭400多年的吴哥窟神秘的面纱重新撩开。
吴哥遗址与当代中国的联系,则与吴哥遗址中的周萨神庙有关。周萨神庙建于公元12世纪初期苏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19世纪后期驻柬法国军官迪科在发现这组建筑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该庙是供奉周萨神(ChauSay)的,故由法国人将其命名为周萨神庙(ChauSayTevoda)。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承担了对周萨神庙的修复工作。修复工作队成员有来自研究所、高等院校、科学院、勘察设计部门的文物保护、建筑学、土木工程、考古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等各方面的人员组成。经过4年艰苦工作,修复工程顺利完成,周萨神庙已对旅游者开放。今天来自中国的旅游者到访周萨神庙,或会有与其他旅游者不同的感觉。
有关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务基础的文章
[2]当今时代人们对文化、文化旅游的认知与以往相比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据这一情况,观光厅召开了由相关的有识之士参与的探讨会,对“MICE推进行动计划”进行了总结。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之热度不断升温,让呈现于现实的旅游面貌发生了不少变化。......
2023-11-17
[1]旅游者以个人行为进行的文化旅游需要谋篇,旅游经营者以文化旅游为招徕时需要布局。无论哪方面,增加对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了解都是躲不开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旅游景点来说,文化旅游的谋篇布局则需要更具体的一些举措。位于法国罗克福尔山村的干酪工厂,为文化旅游的开展所做的具体设计是:● 观看一部关于干酪生产过程的电影。......
2023-11-17
一直以来文化旅游都是人类旅游活动中最亮眼的部分,查尔斯·R.格德纳所著《旅游学》一书,故而干脆将其第十章的标题直接列定为“添彩人生的文化旅游和国际旅游”,并且指出:“旅游活动的最高目的在于更好地熟悉异国他乡的人民,因为这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让世界更美好。”[6]文化旅游中的各类节庆活动,在此方面表征或更加突出。节庆活动往往因声势浩大,会引来众多的参加者、观看者。......
2023-11-17
朝圣旅游作为早期的宗教旅游,因含有明显的文化表征,自然应被文化旅游所容纳。在近现代旅游业出现并兴起后,不分中外,旅行社所经营的旅游线路产品中,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因具对旅游者较高吸引力能为旅游经营者直接、快速带来利益,故而受到倚重。除组织国内的文化旅游外,中国旅行社也开展过出境旅游,组织过一些到国外的文化旅游活动。......
2023-11-17
[3]现实中在文化旅游热度不断增加之后,艾伦·法伊奥描述的这些事情不幸也得到了同步增长。文化旅游热全面铺开后,文化的含义被做了任意的为我所用的解释,泛滥的“文化”一词已经是处处可见。粗疏、充满纰漏的文化旅游线路产品,也大量出现在旅游经营者的柜台。用文化来装点自己但却过于随意,常常是不少旅游经营者的一项通病。文化旅游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文化旅游过热,虽然带来了财源滚滚,但对文化本身的伤害也无法掩饰。......
2023-11-17
旅游者心结属旅游者私底的内心活动,文化旅游的卖点则是旅游经营者、推广者的公开的产品行销内容。文化旅游的旅游者心结与旅游经营者的卖点很多时候是重合的。凡呈重合状态时,表明旅游者的心愿已被旅游经营者知晓,而旅游经营者有意愿去对旅游者的心愿进行满足。美国新奥尔良旅游局编写的旅游小册子将“Poor Boy”列为当地名吃第一名,就颇有些迎合旅游者、制造卖点的意思。......
2023-11-17
数年前,“一生中必须到访的55个旅游目的地”“人生必须到访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类的评选及公布曾热闹一时。抛开功利的考量,这也可以说是一项为旅游者“系心结”、一项为旅游者造梦的工程,一次性为人们造出了几十个文化旅游之梦。心结获解,畅快释然;美梦成真,顿感快慰。图4-2与日本电影《望乡》相关的沙巴山打根遗产旅游......
2023-11-17
并没有托马斯·库克为这一仅需提供交通安排的小包价旅游编写旅游指引的记载,然而其后托马斯·库克在文化旅游大规模开展后,这类记载明显多了起来。托马斯·库克考虑到这次文化旅游与以往小规模、小包价旅游的不同,为此团350名旅游者专门编写了《利物浦之行手册》。......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