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印度文化旅游卖点-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

印度文化旅游卖点-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

【摘要】:在一项对中国旅游者的调查中,显示有多一半的旅游者出行的目的会锁定在与文化的关联上。这样的旅游者多是早已将印度游当作一个既定的旅游目标。譬如说,一些旅行社所推的印度的金三角地区的旅游线路,原本是一条十分成熟的常规旅游线,欧美旅游者对印度旅游局着力推广的这条线路满意度极高。印度文化旅游的持续卖点在于文化,也在于如何让印度文化扣合当代中国旅游者的心。

在一项对中国旅游者的调查中,显示有多一半的旅游者出行的目的会锁定在与文化的关联上。因而,文明古国、有悠久历史的目的地,在中国旅游者的出行计划中,总是被排列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一些知识阶层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当中,这样的倾向会显得更加突出。其实,这也与世界上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者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文化旅游在国际旅游中从来就有着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印度旅游恰恰沾了这样的一个光。

今天的中国远赴印度的旅游者,虽说都是古代文明线路、文化旅游线路的不折不扣的拥趸,但在抵达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印度时,绝不会再怀有唐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冲动,心情的平实使得这种旅游更加接近于史实的印证与社会的考察。这样的旅游者多是早已将印度游当作一个既定的旅游目标。如果以此把参加印度游的旅游者做一个简单归纳,那么有这样的几个特点或是一种共性:有充分的出国旅游经验;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对印度文明的初步了解,对印度文化感兴趣并且愿意对印度进行更深了解。

由于印度的博大深广,中国以“儒教治国,佛教治心”的历朝历代的政教主张的积淀,与同为文明古国的埃及、巴比伦相比,印度更为中国普通的平民百姓所熟悉。但因为印度的特殊,旅游者除了对印度之行的景点概况熟悉之外,行前的功课在下列问题上也不能忽略:一是中印交流的历史流脉,从唐朝的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一直到近些年中印之间的交往。当然,也无须避讳1962年发生在中印之间的那场战争。二是中国人熟悉的一些印度名人,如提出“非暴力”主张的圣雄甘地、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尼赫鲁以及那个时代的中印蜜月关系、同遭到暗杀厄运的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等等。三是印度的主要宗教概况,如印度教、耆那教、锡克教以及中国人所熟悉的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发展的大致状况。

旅游市场中旅游经营者们所销售的印度游线路产品,多因缺少契合国人心绪的认真的思考及对产品细致精确的研究,而显得有几分浮躁。譬如说,一些旅行社所推的印度的金三角地区(德里、阿格拉、斋普尔)的旅游线路,原本是一条十分成熟的常规旅游线,欧美旅游者对印度旅游局着力推广的这条线路满意度极高。但是,对于来自另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旅游者,这样的精彩线路却会让他们赞叹之余约略还会感到有几分失落。原因在于金三角线路的景点几乎全部是伊斯兰教文化的遗存,中国旅游者所熟悉的佛教的东西全无展示,因而无法启动中国旅游者的心灵呼应。其实作为旅行社的市场思考也应当明白,仅仅是金三角的印度游线路,并非是绝大多数也许今生只能去一次印度的中国旅游者的最佳选择。最简单的印度游线路中,也应当包含有世界遗产之城瓦拉纳西和“初转法轮”的佛教圣地鹿野苑,这才算是大致对了中国旅游者的脾胃。

印度游的线路产品的定位,不应该是放在满足一部分“到此一游”心理的旅游者的初等需求而漠视对满怀探寻古代文明、追求知识提高的旅游者的深层需求。同时,经营文明古国印度的旅游,应当在市场甫启动的时候就能确立明确的市场谋略,从长远的角度来做思量。诚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旅游不可能一次走完全部的精彩城市、精彩景点一样,中国的旅游经营者们设计制作的印度旅游线路,也应该以至少两条线路引导旅游者。譬如说,以金三角加西部及中部的瓦拉纳西、卡杰拉霍组成的线路,主题可以是对印度不同的宗教文化的接触、游览印度最著名的经典建筑;而另一条以孟买、果阿、阿旃陀、埃洛拉为旅游踪迹的线路,则可以设定在印度的独特的电影文化、洞窟文化和殖民文化方面进行修饰点染。

印度文化旅游的持续卖点在于文化,也在于如何让印度文化扣合当代中国旅游者的心。

(www.chuimin.cn)

图4-5 印度卡杰拉霍雕塑

【注释】

[1]【法】罗歇·苏,《休闲》(LE LOISIR),商务印书馆,1996年8月第1版第3页。

[2][法]让-皮埃尔·里乌等主编,《法国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89页。

[3]【法】雅克·阿塔里,《21世纪词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