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2023-11-17
1.湖北省矿产资源的分布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处长江中游。东邻安徽省,南界江西、湖南两省,西连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接壤,北与河南省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08°21'-116°08';北纬29°02'-33°17'。国土面积185897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湖北省跨扬子陆块区和秦岭—大别造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具备较为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境内出露太古代—新生代20个地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187个,各类岩浆岩侵入体千余个,变质岩分布广泛,它们赋存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根据湖北省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按地域划分为“四带一区”,四带均为全国重要成矿带的湖北省域部分,一区为鄂中江汉山凹陷区。
①武当山—大别山成矿带:为秦岭—大别山成矿带东段,包括鄂西北(十堰、襄阳)、鄂北(随州)和鄂东北(孝感北部、黄冈)地区。分布有铁、钒、金红石、铜、铅、锌、银、金、稀土、萤石、磷、绿松石、重晶石及各类建筑石材、饰面石材等矿产。
②鄂西成矿带:为湘西—鄂西成矿带北段,包括鄂西(神农架—宜昌)、鄂西南(恩施)地区。分布有金、银、铁、锰、铅锌、锡、钒、磷、煤、石墨、硫铁矿、菊花石、硒、耐火粘土等矿产。
③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该成矿带的西段,包括武汉和鄂东南(黄石、鄂州、咸宁北部)地区。分布有铜、铁、金、银、钨、锡、钼、锶、铅、锌、煤和建材非金属等矿产。
④钦杭成矿带:为该成矿带的中段,位于鄂南咸宁市南部地区。分布有金、银、钨、钼、锑、钒、铅、锌、铌、钽、铍、煤和建材非金属等矿产。
⑤鄂中江汉凹陷区:包括鄂中地区的荆门—荆州、天门—潜江、孝感南部,主要分布有陆相沉积的石油、岩盐、卤水(含钾、锂、硼、铷、铯、碘、溴等)、芒硝、石膏等矿产。(www.chuimin.cn)
2.湖北省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赋居全国中游。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发现149个矿种(按亚矿种计190个),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矿种92个(按亚矿种计109个),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2个矿种和已查明162个矿种的86.6%和56.8%。还有57种矿产(按亚矿种计81个)虽已被发现,并且有的已开采利用,但均属未开展正规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尚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014年,我省有59种(亚矿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前10位,其中有20种(亚矿种)矿产的资源储量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前3位,有8种矿产的资源储量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之首。钛矿(金红石TiO2)、累托石粘土、碘、溴、石榴子石(矿石)等矿产在全国同类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中占有50%以上的绝对优势。
②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丰富,能源等矿产短缺。磷、盐、石膏、水泥用石灰岩等为我省优势矿产,高磷赤铁矿、芒硝、钛、钒、稀土、溴、碘、累托石粘土等为我省潜在优势矿产;水泥配料、玻璃硅质原料、冶金辅助原料、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石材资源前景较好;镁、铌、钽、铷、铯、锂、铊、稀土、硒、锶、银、铅、锌、溴、碘、硼、石墨、化工用白云岩、膨润土、耐火粘土、石墨、石榴子石、化肥用橄榄岩、建筑用辉绿岩等矿产和地热、矿泉水资源潜力较大;菊花石、百鹤玉、绿松石等矿产具地方特色。但我省缺煤、少油、乏气,铝、钨、锡、钼、锑、钾盐、铬铁矿、铂族金属等资源严重短缺,铁、铜、硫等资源虽较为丰富,但可进一步查明的资源及开发能力均有限,矿产自给程度不断下降,供需缺口逐渐上升,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保证程度总体较低。
③资源分布广泛,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度高,区域特色明显。全省13个市(州)和4个省直管行政区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其中富铁、富铜和金、钨、钼、钴、锶等矿产集中分布于鄂东南地区;磷、硫、铁、煤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西、鄂西南地区;重稀土、钛、萤石、重晶石、云母、长石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东北地区;石油、岩盐、石膏、芒硝、溴、碘、硼、铷、铯、锂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中南地区;银、金、钒、轻稀土等矿产在鄂西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铁、铜、岩金、银、石墨、磷、硫、芒硝、石膏、水泥用灰岩、岩盐等主要矿产的80%以上资源储量为大中型矿区(矿床),有利于建立较完备、规模化矿山及矿产品加工业于一体的集约化矿业经济体系。
④矿床规模总体偏小,共伴生矿、中贫矿、难采选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全省共有已查明储量的固体矿产地1916处,其中,特大型2处,大型164处,中型333处,小型及小矿1417处。全省70%以上的金属矿床为共生矿床,80%以上的金属矿床伴生多种有用组分,综合利用前景好,但利用技术难度大,如: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的80%、金矿的84%、银矿的80%的资源储量均来自共(伴)生矿床中。
⑤全省中贫矿多,富矿少,矿石质量差。其中煤炭资源层薄、面广、质差;磷矿、铁矿以中低品位居多,富矿少;高磷赤铁矿、铝土矿、钛(金红石)矿、稀土矿、硫铁矿等矿产有害杂质含量高、矿物嵌布粒度细、矿石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高。
有关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的文章
湖北省应加快制定《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条例》,站在统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以专门法规的形式确定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以新法协调旧法中的矛盾。该《条例》的制定,对当前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各法规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部门协调促进法规的配套修订,推动整个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的更新和创新。就目前情况而言,建立专门的统筹性法规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至关重要。......
2023-11-17
方案因而提出:要积极推进环保督察制度立法;明确环保督察机构内外关系、保障督察机构独立行使督察权力;构建环境保护督察权力体系,严格监督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等措施;表明了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2023-11-17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位居全国中游。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资源保障,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乃至我省进行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探索。但是,在上述两级层面上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现实问题异常严峻,决策需要细化,科学研究责无旁贷。......
2023-11-17
根据现有文献表述,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哲学观、安全观、生产力观、消费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方法论及绿色精神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生产力观是生态文明观念系统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生产力及其微观基础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转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工业文明的严重弊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问题。......
2023-11-17
根据生态省建设要求,结合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需要从十一个方面开展工作。......
2023-11-17
就湖北目前生态省建设的保障措施来看,一些方案仍然以政策文件形式发布,还有待上升到法律层面上来。生态省建设要求通过立法上的确认、执法上的实施和司法上的保障,促使整个湖北生态省建设顺利、健康、有序进行。......
2023-11-17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是科学的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的前提,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是评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与衡量标准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这些评价与衡量指标的标准必须是建立湖北省现有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客观的发展状态的基础上。生态文明考核评是可以利用矩阵模型,通过集对分析方法,排除评估对象的大小秩序,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考核的。......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