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2023-11-17
1.自然资源的内涵
现有文献在讨论自然资源的内涵时,主要强调其“自然生成”与“可利用性”两个方面。《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突出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并且会对经济福利产生重要影响。克鲁蒂拉和费舍尔认为自然资源是生物进化、地貌变迁以及其他自然演变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可以代表生产和消费类型的资源服务流,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划分为耗取性利用与保护性利用两种方式。兰尔德认为自然资源是由人类发现的有用途和价值的物质,自然资源的属性包括量、质、时间和空间等。伯克与赫尔方认为自然资源能提供“存在性服务”,即自然资源的存在本身可以带来效用。邓蓉等认为自然资源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中对人类直接有益的资源,或是经过开发利用可以获利的资源。金建君等指出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服务于人类目的的自然诸要素。王志宏也强调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环境中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即具有经济有用性。由此可见,自然资源即自然界一切天然存在的对人类有用的自然物。
2.自然资源的属性
已有文献对自然资源的属性探讨较多(金建君等;王志宏;严法善;邓宏兵,张毅)。概括而言,本报告认为自然资源的主要属性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整体性,即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统一的资源系统。第二,区域性,即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有所差异,各地区往往会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第三,稀缺性,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可利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第四,可更新性,即部分自然资源通过自身繁殖或复原,得以不断推陈出新,从而能够被持续利用的特性。但是,一旦过度利用,则也可能导致可更新性丧失。第五,可替代性,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与水平的变化使可开发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第六,生态环境属性,即除自然物属性与社会有用属性之外,自然资源还具有生态保护的功能,并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属性。(www.chuimin.cn)
3.自然资源的分类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将自然资源简单地区分为“可再生资源”“可耗竭资源”以及“生态资源”三大类。其中,生态资源的提出主要是考虑到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属性,并且建议以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来加以计量,进而充分反映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至此,所谓的自然资源概念就进一步有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上述三大类,而狭义的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相对,且可以区分为可再生与可耗竭两种。显然,广义的三类自然资源均需纳入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之内进行核算、监测与管理。
有关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的文章
方案因而提出:要积极推进环保督察制度立法;明确环保督察机构内外关系、保障督察机构独立行使督察权力;构建环境保护督察权力体系,严格监督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等措施;表明了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2023-11-17
同时,由于自然资源总量的有限性,不同时代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所有者权益也不同。因此,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具有空间和代际的不平衡性。狭义自然资源层次的所有者权益,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拥有并具备能力加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总量中在当期被实际开发利用的数量。......
2023-11-17
根据生态省建设要求,结合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需要从十一个方面开展工作。......
2023-11-17
因为提出这一定义,鲍恩被认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奠基者。因此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美誉。他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企业应该承担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综合梳理这些观点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改进主要表现在责任对象及其范围的界定变化上。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对象并不局限于股东,其他利益相关的社会实体也需要包含在内。......
2023-11-17
湖北省应加快制定《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条例》,站在统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以专门法规的形式确定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以新法协调旧法中的矛盾。该《条例》的制定,对当前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各法规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部门协调促进法规的配套修订,推动整个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的更新和创新。就目前情况而言,建立专门的统筹性法规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至关重要。......
2023-11-17
根据现有文献表述,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哲学观、安全观、生产力观、消费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方法论及绿色精神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生产力观是生态文明观念系统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生产力及其微观基础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转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工业文明的严重弊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问题。......
2023-11-17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是科学的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的前提,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是评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与衡量标准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这些评价与衡量指标的标准必须是建立湖北省现有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客观的发展状态的基础上。生态文明考核评是可以利用矩阵模型,通过集对分析方法,排除评估对象的大小秩序,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考核的。......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