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河湖管护制度体系,完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强化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加强监督执法问责。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水岸联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总量,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全流域、全过程、全方位的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
2023-11-17
针对湖北省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对象,主要是环保领域的领导干部,尤其是环保领域的基层领导干部,很少或几乎没有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问题,制定《湖北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中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对象时,必须依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对于重大资源环境生态事件的决策,党委和政府都负有责任,在追究行政机关责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追究。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以及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湖北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对象应该包括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了更为客观地评价一任领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区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的责任主体,一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如环境决策前要有专家论证、环评会、听证会;领导干部要在法律授予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环境决策;要严格执行环境决策的内容,并依照社会、经济、环境情况的客观变化对环境决策内容做及时调整等。二要厘清个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和集体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界限。依照法定规范和法定程序,环境决策需要由领导干部集体参加讨论决定的,参与环境决策的领导干部均需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连带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在决策过程中表示反对或提出异议且被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等材料记录在案的除外。对于流于形式的集体环境决策,“谁决策、谁负责”,由实质决策或起关键性作用的领导干部担责。三要在地方政府主要党政领导干部的人事档案中,设置一张“环境绩效考核问责追踪卡”。追踪卡应记录领导干部批准的所有环境项目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并持续跟踪记录。只要科学、合理、合法地做到上述程序性的工作,确保“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环境绩效考核就会很清晰,对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的责任主体也会易于区分。(www.chuimin.cn)
有关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的文章
建立健全河湖管护制度体系,完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强化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加强监督执法问责。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水岸联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总量,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全流域、全过程、全方位的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
2023-11-17
徐冠华分析,我国原始性创新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发展完全适应的体制和政策的支撑。徐冠华透露,今后三五年内,国家将采取措施推进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是加大对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对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直接影响的重大项目,加大支持由科学家自由选题的探索性研究。......
2023-10-20
农户承包经营的集体土地,弃耕撂荒2年以上的,集体可以依法收回其承包经营权另行发包,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县财政要积极支持有关保险机构研究推出面向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基地的新险种,通过财政担保的办法,由县财政提供部分保证金,吸引保险机构为养殖户提供保险,努力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稳定发展。......
2023-08-21
我国正在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内容上,实施细则应当明晰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政府工作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对问责情形和问责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列明问责前调查程序,问责启动、问责调查、问责决定作出、问责决定执行等程序,明确问责机构、问责决定的执行机构及沟通协作机制;明确对追责人问责应适用的程序。......
2023-11-17
(一)国家的安全需求目前,中国数据安全保障的重点主要涉及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大力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大数据服务,占领信息指导权,防止国情信息被利用是中国首要的安全需求。因此,中国应加大国家机密的保护力度,防止隐私数据的泄露,并严格限制信息存储位置的范围。......
2023-10-18
司法机关的这种问责主要是法院通过环境行政诉讼,检察机关通过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渎职侵权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提起公诉的方式进行问责。是指政府对其自身是否履行环境责任所进行的内部监督和追究,包括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机关的问责。......
2023-11-17
坚定课改信心,加大工作力度,把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推向新阶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开始启动,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甘肃省经济是欠发达的省份,制约甘肃省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的人才。特别是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和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2023-11-30
目前在兰州存在着创新意识淡薄、创新环境不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兰州实际出发,应当以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医药技术等。......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