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最终目的是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因此设计生态补偿机制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协调牛河林区生态移民或者耕地收回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恢复和改善林区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意在通过经济手段调整利益格局,最终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023-11-17
完善和强化生态补偿政策,开展均衡性转移支付,开展资金使用的生态效益评估。伴随着生态红线划定,必须要建立和实施与之相配套的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激发各级地方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这是生态红线划定和落实的重要抓手。建议由各级政府设立生态保护红线专项资金,为生态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做出补偿。奖惩机制必须严格遵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四条原则。对生态红线划定中确定的一级管控区给予重点补助,对二级管控区给予适当补助;对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生态红线区域,采取不同标准进行补助;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选取客观因素进行公式化分配,公开转移支付计算办法和分配结果;坚持“谁保护、谁受益”、“谁贡献大、谁得益多”的原则。实施奖补结合、强化约束,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区域监测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导向。尝试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生态补偿,研究建立生态交易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如何来衡量和评价生态贡献以及依据什么标准来进行补偿非常重要。引入面积或者空间等指标,生态补偿要和生态红线内的面积挂钩,多划多补,少划少补,根据生态保护的类型、开发的程度等配套相应的生态补偿资金。还可以考虑将人口、面积相当的区域作参照系数进行测算,也可考虑按生态贡献率测算,总之必须确保生态红线划定后的保护区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并且,在各级财政增加的同时,建立与物价上涨挂钩的动态上浮补偿机制,结合具体物价波动情况,有计划地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生态红线划定后大规模的生态补偿势必增加各级财政的负担,可以借鉴成都市在耕地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用建立“生态保护基金制度”的做法,在拓展资金来源、明确补偿对象、补偿标准、使用范围和保护责任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加强政策宣传和人员培训、建立基金发放纠纷调解机制等方法把资金落到实处。
同时,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生态红线的划定和保护。根据生态红线的内涵和定位,在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的激励机制时,建议修正过去对领导干部和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减少GDP考核指标的权重,逐步将生态红线综合评估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如生态效益、生态功能、环境损害、资源消耗、产能过剩等考核指标应该明确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态功能红线区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实施差别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考核。在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内应更加侧重考核环境承载力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损害的修复和治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高等方面的绩效。
另外,建议尽快制定《基本生态红线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并通过建立健全生态红线管理法律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对森林、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湿地等进行严格保护,守住生态红线。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生态红线区划内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相关企业以及个人的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体系,对违反生态保护义务造成生态红线区域内生态系统功能破坏的行为人要严格追究民事、行政、刑事等相关责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触犯生态红线、造成严重后果的人,追究其相关责任,加大处罚力度,进行严厉处罚,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使其不敢再触碰生态红线,使生态红线成为真正的“高压线”[15]。(www.chuimin.cn)
国家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决策,旨在构建和强化国家生态安全格局,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力争达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和谐发展。湖北省生态红线的划定并且实行永久保护,体现了湖北省在生态保护空间管制方面以强制性手段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决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思路决定出路,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湖北省通过对生态红线划定的宏观把控,将有助于“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生态战略的“落地”,而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建立则是生态红线划得定、守得住、护得好的关键。生态保护红线是底线思维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科学应用[15]。由于湖北省内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别,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论证,划定生态红线[16]。在当前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整合各类保护区域、提高生态保护效率的最直接手段,是强化生态保护、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最有效途径[17]。只有坚守底线,协调发展,调整空间结构,通过对生态红线制度进行科学的创新,才能构建国家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均衡发展。
项目组成员:李金滟 李超 李泽宇
有关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的文章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最终目的是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因此设计生态补偿机制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协调牛河林区生态移民或者耕地收回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恢复和改善林区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意在通过经济手段调整利益格局,最终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023-11-17
鉴于丹江口市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不足,现阶段牛河林区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更多地依赖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中央财政应增加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资金投入。......
2023-11-17
根据现有文献表述,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哲学观、安全观、生产力观、消费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方法论及绿色精神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生产力观是生态文明观念系统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生产力及其微观基础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转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工业文明的严重弊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问题。......
2023-11-17
方案因而提出:要积极推进环保督察制度立法;明确环保督察机构内外关系、保障督察机构独立行使督察权力;构建环境保护督察权力体系,严格监督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等措施;表明了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2023-11-17
根据生态省建设要求,结合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需要从十一个方面开展工作。......
2023-11-17
在政府宏观调控范围内,促使补偿主体自觉参加生态补偿市场运作过程,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价格机制引导下,自愿决定补偿数额与方式。推动横向生态补偿湖北省应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动建立地区间的横向补偿机制。......
2023-11-17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是科学的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的前提,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是评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与衡量标准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这些评价与衡量指标的标准必须是建立湖北省现有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客观的发展状态的基础上。生态文明考核评是可以利用矩阵模型,通过集对分析方法,排除评估对象的大小秩序,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考核的。......
2023-11-17
由于自然资源自身的特殊性,自然资源的确认、计量和报表的编制当前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世界各国对于自然资源的范围、分类、确认和计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各国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内容并没有完全涵盖自然资源的全部内容。在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更是一项新内容。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首先要确定自然资源的范围,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