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设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各县(市、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市、区)创建目标。这一阶段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完成湖泊生态湿地、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恢复与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
2023-11-17
湖北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社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差异化,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策略和政策,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具体的举措和对策包括:
第一,政策要适应自然资源、能源禀赋的客观条件。高效地集约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能源是客观要求。降低湖北省单位GDP能耗、减少单位GDP废气排放量和单位GDP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项目,控制机动车和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等,这些政策的制定是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保证。
第二,政策要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优化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特别是控制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要控制废水排放规模,通过废水资源的净化和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废水资源;采取多种途径,控制环境噪声分贝值,减少环境噪声污染;通过措施,降低大气中硫化物含量,提高降水PH值。
第三,发展生态经济。重点治理工业“三废”,治理城乡生活污染面源污染。
第四,建设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离不开植被和森林、河流、湖泊。因此,政策要实现增加森林覆盖率和城乡绿化覆盖率,扩大和优化城市空间,减低人口密度,提高城市居民住房面积。
第五,建立和完善生态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和普法宣传。
当前,以下几个方面是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一,尽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包括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禁止开发区。根据湖北省的城市规划,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是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内的生态功能最重要区域。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主要是水土流失敏感区,石漠化敏感区,河湖滨岸缓冲带等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内的极敏感、极脆弱区域。水土流失极敏感区分布于湖北省的西部和东部;石漠化敏感区分布在黄石、鄂州、咸宁和荆门四市;河湖滨岸缓冲带主要分布在境内长江、汉江、清江等主要河流及丹江口水库、梁子湖的滨岸地带。禁止开发区主要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林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堰市、宜昌市、黄冈市、咸宁市、荆州市。
在具体的工作中,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管控区域发展,划定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禁止开发区红线,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以生态补偿政策提升生态投资环境。
环境保护红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监控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和改善。生态建设执行生态环境保育、恢复政策。保护天然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建设生物走廊,维护主要物种生境连通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防治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限制陡坡垦殖,严格土地管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绿色矿山建设。
第二,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
相关研究认为,湖北省区域内生态功能具有差异性,表1-4是湖北省现有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表1-4 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
续 表
第三,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以三峡库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桐柏山、长江荆江段、洪湖、梁子湖群9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构建“四屏两带一区”的生态安全格局(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等生态屏障;长江流域、汉江流域等水土保持带;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区)。对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问题,应把修复生态、保护环境、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型产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自给能力,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通过治理、限制或关闭污染物排放企业等手段,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按照生态功能恢复和保育原则,严格产业准入环境标准,从严控制排污许可证发放,全面实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实施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第四,保持和发挥“鱼米之乡”的传统优势。
构建“三区七带”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建设江汉平原综合农业发展区、鄂北岗地旱作农业发展区、鄂西山区林特发展区;打造江汉平原优质水稻产业带、“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带,汉江流域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优质林特产业带,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生猪产业带、水产养殖带等七大优势产业带。
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耕地,提高农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大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力度,重点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残留农药超标污染的农田土壤,综合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提高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产量稳定和质量安全。
第五,加强重要农产品产区的生态环境保护。(www.chuimin.cn)
在构建全省“三区七带”农业发展总体战略格局的过程中,重点抓好黄鄂黄、孝荆、襄随、宜荆、咸宁五大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夯实“鱼米之乡”的资源环境基础,确保湖北省农业传统优势得到持续发挥。
黄鄂黄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在长江中游南北两岸,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水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油基地,包括阳新县、团风县、黄梅县(含龙感湖管理区)、武穴市、蕲春县和梁子湖区6个县(市、区)。该区域农业发展应以粮、油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为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控制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严禁湖泊围网养殖,推行清洁水产养殖方式,根据水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
孝荆农产品主产区。该区光热资源充足,种养多宜,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基础好。包括云梦县、安陆市、京山县(含屈家岭管理区、太子山林场)、钟祥市和沙洋县5个县(市)。该区域农业发展以优质稻、“双低”优质油菜、禽蛋、水产、蔬菜等为主。严格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
襄随农产品主产区。该区以丘陵、平原为主,是全省优质小麦、水稻、玉米、油料及生猪种植(养殖)区域,包括宜城市、谷城县、枣阳市、老河口市、随县和广水市6个县(市)。该区域应发挥旱作农业优势,以粮食、油料生产和生猪养殖为主。积极推广可降解农膜,加快建立乡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适度集中,实施规模化发展,对养殖废弃物实施统一收集处理。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施用强度,控制面源污染。以襄阳市南漳县为核心区,以保康县、谷城县、老河口市为辐射区,重点打造以高端粮油产业、有机蔬菜示范园、精品果业、有机茶园、有机特色养殖、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生态休闲旅游等为主的“中国有机谷”。
宜荆农产品主产区。包括远安县、当阳市、宜都市、公安县、松滋市、洪湖市、监利县、石首市和江陵县9个县(市)。该区域应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扩大优质粮棉油产量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水产、畜牧、林特等优势特色产业。控制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逐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重点治理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残留农药超标污染地区的农田土壤。
咸宁农产品主产区。包括崇阳县、嘉鱼县和赤壁市3个县(市)。该区域应进一步发挥农业生产条件优势,重点发展优质水稻、油料、水产及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快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工程和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严禁湖泊围网养殖,推行清洁水产养殖方式。
第六,优化城镇发展空间,促进重点区域健康发展,实施分区分级管控。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构建全省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和城镇化战略格局。依据不同地区在生态环境结构、状态和功能上的差异,建立“分区管理、分级控制”的空间管控体系。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禁止开发区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施最严格的管控制度。构建“四屏两带一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合理布局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充分发挥“鱼米之乡”的传统农业优势。优化重点开发区域布局,实施“两圈两带”战略,推动重点区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1)构建合理的城镇建设格局
将人口分布密度较高、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开发建设强度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城镇化、工业化推进的重点区域,逐步形成以武汉城市群、黄鄂黄地区、襄十随地区、宜荆荆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保障主要人口集聚区环境安全,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改善城镇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
专家研究认为,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定位和管控对策,可以参照表1-5。
表1-5 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定位与管控对策
续 表
(2)实现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工作中,将重点开发区域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与“两圈两带”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将“两圈两带”作为全省城镇建设的重点区域,通过提升“两圈两带”城镇建设的绿色化水平,推动重点开发区域发展方式整体转型。
武汉城市圈。全面落实《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突出“两型”特色,强化省级协调指导,促进圈内协调互动,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人水和谐、绿色宜居、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群,在全省乃至全国“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平原水网景观、丘陵山地自然生态及滨江滨湖特色,加强梁子湖、东湖、沉湖等重要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加强城乡统筹,大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努力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城市圈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引擎,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成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科考探险等综合性旅游圈,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生态旅游业发达等生态文明圈,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土家苗族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水利文化等特色文化圈。加强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的污染综合防治,强化生态保护,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着力发展“宜恩神十”特色生态产业带,积极推进地方优势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以“一江两山”为龙头,“十大核心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湖北长江经济带。突出“沿江兴业”“以港兴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优势,打造沿线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将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促进“两圈”互动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典型示范区。积极推进沿江产业发展规划环评工作,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完善沿江取排水格局,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实现岸线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开展生态创建,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开展区域合作。
汉江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成为全国水源保护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现代水利航运带、生态环保带、先进制造业带、现代农业带、沿江沿线城镇带、生态风景廊道、山水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带以及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综合开发为主题,以“绿色、民生、经济”三位一体为导向,以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为重点,做足水文章,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廊道,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水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有关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的文章
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设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各县(市、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市、区)创建目标。这一阶段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完成湖泊生态湿地、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恢复与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
2023-11-17
根据现有文献表述,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哲学观、安全观、生产力观、消费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方法论及绿色精神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生产力观是生态文明观念系统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生产力及其微观基础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转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工业文明的严重弊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问题。......
2023-11-17
实施奖补结合、强化约束,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区域监测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导向。尝试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生态补偿,研究建立生态交易机制。湖北省生态红线的划定并且实行永久保护,体现了湖北省在生态保护空间管制方面以强制性手段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决心。......
2023-11-17
就湖北目前生态省建设的保障措施来看,一些方案仍然以政策文件形式发布,还有待上升到法律层面上来。生态省建设要求通过立法上的确认、执法上的实施和司法上的保障,促使整个湖北生态省建设顺利、健康、有序进行。......
2023-11-17
湖北省应加快制定《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条例》,站在统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以专门法规的形式确定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以新法协调旧法中的矛盾。该《条例》的制定,对当前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各法规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部门协调促进法规的配套修订,推动整个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的更新和创新。就目前情况而言,建立专门的统筹性法规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至关重要。......
2023-11-17
建议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立法明确规定对于积极改善工艺流程和装置、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在达到法定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较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政府给予奖励,奖励的方式包括获得排污权,该排污权可以自用、储存或进行转让,从而使奖励这种有利于环境利益的分配方式进入到排污权初始分配体系中去,发挥其保护环境的功能。最后,增加对排污权交易中公众权益的救济方式。......
2023-11-17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最终目的是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因此设计生态补偿机制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协调牛河林区生态移民或者耕地收回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恢复和改善林区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意在通过经济手段调整利益格局,最终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