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内容报告

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内容报告

【摘要】: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设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各县(市、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市、区)创建目标。这一阶段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完成湖泊生态湿地、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恢复与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

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设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

1.近期目标(1~2年)

编制《湖北2015—2020年的生态省建设规划》和考核办法。构建生态省建设制度,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初步确定生态省建设发展指标。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优化生态环境,繁荣生态文化。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以生态效益型农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区,农业“三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工业结构生态化;第三,增加生态服务内容,城乡垃圾、污水全处理;景区环境达标100%、城市绿地覆盖率达36%以上,村级绿化率达30%以上,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7.6%以上;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得以有效保护。

2.中期目标(5~10年)

湖北省实现全面小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县(市、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市、区)创建目标。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成为全国领先的生态省。(www.chuimin.cn)

这一阶段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第一,解决生态省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瓶颈,生态市、县、乡镇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合理布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形成,建成一批国家级生态市。

3.长期目标(10~30年)

湖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目标是,形成生态保护机制,达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完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形成华中林业生态屏障、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森林生态、沿江防护林、碳汇林业示范等。第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神农架、星斗山、石首麋鹿、后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峰山、玉泉寺等国家森林公园,龙感湖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完成湖泊生态湿地、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恢复与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入侵生物的监测防控。第三,生态治理。完成主要矿区林地修复和植被恢复,人工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四,防治地质灾害。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综合防治等,治理加大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第五,完成生态建设空间布局。构建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为生态屏障,以长江汉江两个流域水土保持带为骨架,以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区及其他生态地区为重要支撑。第六,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考核指标体系和资金筹措机制,以转移支付、对口支援、专项补贴、生态移民、异地开发等手段,对梁子湖、汉江中下游、清江等流域和神农架等区域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