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因而提出:要积极推进环保督察制度立法;明确环保督察机构内外关系、保障督察机构独立行使督察权力;构建环境保护督察权力体系,严格监督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等措施;表明了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2023-11-17
2003年,湖北提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带动全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构想。2004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8月,胡锦涛同志视察湖北,明确提出要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两圈一带”战略谋划的逻辑起点。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正式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省内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湖北新一轮发展战略谋划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启动。
2008年开始,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后,进行了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全国共有52个区(市、县)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其中包括2008年第一批6个、2009年第二批12个和2011年第三批34个区(市、县)。完成生态市、县建设以后可以直接转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阶段。
2008年,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全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出台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开始实施。
2009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实施涵盖全省“两圈一带”战略。根据资源环境状况,综合分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湖北省的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重点开发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
湖北省社会发展不管是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较而言,全省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人均GDP从1990年的1541元到2013年的42613元,大约上升了20多倍,人均农村居民纯收入从671元上升到8866.95元、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427元上升到22906.42元。财政收入和财政投资、教育和医疗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上升。(www.chuimin.cn)
经济运行良好,湖北省三大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明显减小,由1990年的35.1%,下降到2014年的11.6%;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26.9%上升到2014年的41.5%;第二产业的产值结构波动不大。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湖北省既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如钢铁、有色、化工、汽车等,又包括以劳动密集、产业配套优势为基础,同时具有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等优势的产业,如轻工、纺织服装、部分电子机械等。从1990年到2014年,湖北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均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导致湖北省单位GDP能耗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使得湖北省单位GDP能耗指标的绝对值远远高于全国水平,湖北省能耗指标下降幅度又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了湖北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降耗、降低产品生态成本的潜力所在。从湖北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值结构、单位GDP能耗量等看,湖北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的状态,传统仍占主导地位,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湖北省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发展势头喜人的第三产业,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不够高,进程不够快;工业结构重型化明显,制造业、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超过基础工业承受能力;采掘工业规模过小,与原材料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发展不足等。湖北第二产业增加值均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对应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大,导致湖北省单位GDP能耗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使得湖北省单位GDP能耗指标的绝对值远远高于全国水平。湖北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降耗、降低产品生态成本存在的阻力有:第一,农业现代化水低;第二,经济非农化程度高;第三,工业产品高附加值化、高新技术化尚不明显;第四,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新兴的信息、保险、金融等产业比重较低。单位GDP能耗量高,经济发展依赖于能源的高速消耗。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工业结构重型化,制造业、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超过基础工业承受能力;采掘工业规模过小,与原材料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发展不足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水资源污染严重,单位GDP的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过髙,城区人口密度过高,交通拥挤、住房拥挤等。
有关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的文章
方案因而提出:要积极推进环保督察制度立法;明确环保督察机构内外关系、保障督察机构独立行使督察权力;构建环境保护督察权力体系,严格监督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等措施;表明了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2023-11-17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位居全国中游。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资源保障,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乃至我省进行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探索。但是,在上述两级层面上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现实问题异常严峻,决策需要细化,科学研究责无旁贷。......
2023-11-17
根据现有文献表述,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哲学观、安全观、生产力观、消费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方法论及绿色精神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生产力观是生态文明观念系统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生产力及其微观基础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转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工业文明的严重弊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问题。......
2023-11-17
根据生态省建设要求,结合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需要从十一个方面开展工作。......
2023-11-17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是科学的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的前提,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是评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与衡量标准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这些评价与衡量指标的标准必须是建立湖北省现有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客观的发展状态的基础上。生态文明考核评是可以利用矩阵模型,通过集对分析方法,排除评估对象的大小秩序,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考核的。......
2023-11-17
矿产资源税作为一种税收,它具有一般税收共同具有的功能,即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功能。国家通过征收资源税,将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全部或部分收归国家。一是推进建立地方政府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执法监管制度。......
2023-11-17
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支持与保障。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努力,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阶段目标已初步达成。这个时期,也是湖北省“十三五”发展时期,将生态文明纳入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已是题中之义。可见,无论从客观需求还是从主观计划上,以法律手段保障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辅助湖北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023-11-17
区域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工作可分两步走:一是聚焦自然资源密集的典型地区,试点推进。二是先在县域范围内编制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然后在全省全面推开。为确保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试点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登记、评估,并据以登记入账。......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