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出台,这是党的十八大后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同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出台。我国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建设开始发展起来,使《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2009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使该条例的研究具备一定基础。......
2023-11-17
以宜昌、十堰(含神农架林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鼓励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加强顶层设计。
第一,完善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以神农架为重点,神农架林区将在绿色GDP试点的基础上,探索生态补偿政策设计,实施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相关政策设计。
第二,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以十堰、丹江口为重点,按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
第三,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参照国内外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界限,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分为旧账(历史已造成的破坏或称之为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新账(新造成的破坏)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废弃矿区和老矿区已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建立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的方法由国家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以及向正在生产的矿山征收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补偿费”;新矿区造成的破坏由企业负担治理责任。(www.chuimin.cn)
第四,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按制度进行生态补偿,发挥地方政府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中的自主权,一般转移支付考虑其对生态的贡献率(国土面积、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因素)。
第五,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完善可持续性的资金筹措机制、资金的预算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税收、非税收入制度等外部约束机制,为生态补偿提供可持续性造血机制。
有关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的文章
2014年,《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出台,这是党的十八大后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同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出台。我国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建设开始发展起来,使《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2009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使该条例的研究具备一定基础。......
2023-11-17
根据现有文献表述,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哲学观、安全观、生产力观、消费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方法论及绿色精神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生产力观是生态文明观念系统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生产力及其微观基础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转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工业文明的严重弊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问题。......
2023-11-17
方案因而提出:要积极推进环保督察制度立法;明确环保督察机构内外关系、保障督察机构独立行使督察权力;构建环境保护督察权力体系,严格监督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等措施;表明了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2023-11-17
根据生态省建设要求,结合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需要从十一个方面开展工作。......
2023-11-17
湖北省应加快制定《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条例》,站在统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以专门法规的形式确定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以新法协调旧法中的矛盾。该《条例》的制定,对当前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各法规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部门协调促进法规的配套修订,推动整个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的更新和创新。就目前情况而言,建立专门的统筹性法规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至关重要。......
2023-11-17
就湖北目前生态省建设的保障措施来看,一些方案仍然以政策文件形式发布,还有待上升到法律层面上来。生态省建设要求通过立法上的确认、执法上的实施和司法上的保障,促使整个湖北生态省建设顺利、健康、有序进行。......
2023-11-17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最终目的是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因此设计生态补偿机制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协调牛河林区生态移民或者耕地收回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恢复和改善林区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意在通过经济手段调整利益格局,最终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