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互联网舆论波动律解析

互联网舆论波动律解析

【摘要】:在网络舆论场中,网络舆论波呈现为舆论传播平缓震荡的交替过程,在时空延续中展示出连续高温的状态。网络舆论波的辐射律,打破信息传递的线性模式,成为网络舆论传播的普遍规律。但是如果某一事物或现象是舆论场中普遍关心的或反映大部分网民心声的,这时舆论波在各地同时出现,构成舆论传播的遍地涌动律。如果这些波的相位相同,网络舆论传播在多种渠道的相互作用下会产生快速的激荡效果,以引起网络舆论激化的态势。

波动律就是波传播的规律。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书中认为:“信息传播模式我们谓之波传播,就如水中掷了一块石头激起波纹一样,一层一层地向四周扩散。”[1]著名学者刘建明在《舆论传播》一书中对舆论波的波动律进行了详细地论述:“社会舆论的扩散,也呈现出波动模式,以起伏状态向四周推进,使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先后卷入舆论波。”[2]对波动律的研究以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理论最为完善。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当然也遵从舆论波的传播规律,而且由于网络快速的交互性,网络舆论的波动性更为明显,笔者认为对网络舆论波的研究可以尝试借鉴传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网络舆论场中,网络舆论波呈现为舆论传播平缓震荡的交替过程,在时空延续中展示出连续高温的状态。不同网民在接受网络舆论波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产生网络舆论波。这些网络舆论波相互矢量叠加,使网络舆论得到加强,或者被削弱。

舆论波是民心波动的再现,由舆论中心向外震荡起伏地扩展。既然舆论是一种表层意识,又呈现上下起伏的状态,那么它的运动必然是波浪式的。人们的议论总是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由近及远,呈现环状的外展式波动,这和水波十分相似。[3]由于网络受众与传统受众有明显的不同,其逆反心理强烈,所以网络舆论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对它的压力越大,其反弹力也越大,网络舆论波的起伏落差也越大。网络舆论波通常以一浪高过一浪的状态蔓延,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回旋。网络舆论波的冲击力,影响着现实舆论,进而使社会意识沿着网络舆论目标急剧变化,出现意识热流。网络舆论波交替出现,波幅不断扩散,形成网络舆论的波动空间。

在网络舆论场中,意见由单个网民向外围扩展,在各论坛出现的时间、强度不一样。从空间上看,波浪式的传播不断延伸。反应强烈的地区处于网络舆论的波峰,反应微弱的地区则处于网络舆论的波谷。波峰与波谷交叉策动,表明意见高涨和低落的空间是穿插分布的。即使在同一空间,意见在不同时间内的强弱使波峰、波谷轮番出现,也会形成震荡的外观。网络舆论波的这种强弱结构,伴随舆论演变的整个过程。不过,当网络舆论走向低谷时,网络舆论波振幅会越来越小;当网络舆论走向高涨时,网络舆论波振幅便逐渐推高。[4]

网络舆论流依存于网民意见流,也随着网络新闻报道专题的形成和论坛的大量转载而迅速扩展。由于网络在信息传递上的优势,网络舆论会以起伏的形状外展。波峰通常表现为网络舆论形态多样、网络舆论量的增加,波谷则是网络舆论形态单一、网络舆论量的减少。网民自发报道新闻的介入量是波峰与波谷的分界线。

如果舆论中心的意见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大量传播,势必很难形成舆论。以网络舆论中心为原点,形成由近及远的波涌连天的气势,称作舆论辐射传播。如果舆论中心,或网络舆论中心还没有形成,就不会出现网络舆论波。网络舆论波的辐射律,打破信息传递的线性模式,成为网络舆论传播的普遍规律。许多重要意见的传播都呈现出辐射状态,沿着多方位的路线延伸,在更大范围促成网络舆论(如图9-1所示)[5]。如果一种意见采取线性传播,只有少数人知道,就不会形成舆论。

图9-1 网络舆论波辐射传播图(www.chuimin.cn)

网络舆论波的辐射通过社会心理互动来扩展舆论空间,具有一定的天然性。舆论中心发出意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与之相连的各个网络节点立即产生反应,议论以强弱不等的程度向四周扩散。公众自发传播意见的本能,会使意见一直延伸到相关度淡漠的网络节点才停止下来。辐射传播的范围广泛,对广大网民的影响深远,形成规模较大的众意或民意,进而形成网络舆论。[6]舆论中心究竟出现在何处,人们难以预料。就一般规则而言,哪里的社会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并受到意见领袖的有力评说,哪里就成为网络舆论中心。

单个舆论中心的能量有限,如果舆论中心的观点本身不能在网络舆论场中产生共鸣,这种观点很难形成舆论。但是如果某一事物或现象是舆论场中普遍关心的或反映大部分网民心声的,这时舆论波在各地同时出现,构成舆论传播的遍地涌动律。某种意见在四面八方同时出现,或对某一事件的反响在网络上的各个论坛中被同时转载,促成遍地开花的舆论态势。遍地涌动律不像辐射律那样,使意见从舆论中心向四处扩散,而是在各个社会环境同时形成多中心的舆论状态。各地受众不受某个中心地带的意见刺激,由同一种诱因形成相同的见解是产生遍地涌动律的主要原因(如图9-2所示)。当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各地同时发生时,就会同时在各地产生相似或相近的意见。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引发的网络舆论也就受遍地涌动律的支配。[7]

图9-2 网络舆论波遍地涌动传播图

网络舆论场中,存在着多种意见波。如果这些波的相位相同,网络舆论传播在多种渠道的相互作用下会产生快速的激荡效果,以引起网络舆论激化的态势。大的门户网站发送消息的速度快、可信度高,成为主要的网络舆论渠道。论坛和博客成了稳定网民群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成为网民个人之间及时的传递渠道。如果这些渠道相互印证,保持一致,网络舆论波就会呈现出典型的多波振荡局面。多波振荡的舆论持续的时间较长。多种传播渠道发挥交互作用,迅速推进网络舆论波的扩展。这种网络舆论波及的范围可达到异乎寻常的广度,能使许多网民卷入舆论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