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卡通动物动作绘制技巧

卡通动物动作绘制技巧

【摘要】:卡通动物的动作包括兽类的走跑跳、禽类的走飞、爬行类的爬、鱼类的游、灵长类动物的走跑跳等。6)兽类动物走路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应注意腿、趾落地、离地时所产生的高低弧度。1)鸡的走路运动规律:①双脚前后交替运动,身体左右摇摆。蜂鸟身体短小,嘴长脖子短,动作轻盈灵活,飞行速度快。③头部微微离地抬起,左右摆动幅度较小。制作时注意核对胳膊和腿的位置。

卡通动物的动作包括兽类的走跑跳、禽类的走飞、爬行类的爬、鱼类的游、灵长类动物的走跑跳等。每种动作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律,才不至于使制作出来的动画看着很奇怪。

1.兽类的走、跑、跳

(1)兽类行走的运动规律

1)四条腿两分两合做左右交替成一个完步。

2)前腿抬起时,腕关节向后弯曲;后腿抬起时,踝关节朝前弯曲。

3)走路时由于腿关节的屈伸运动,身体稍有高低起伏。

4)走路时为了配合腿部的运动,保持身体重心平衡,头部会上下略有点动,一般是在跨出的前脚即将落地时,头开始朝下点动。

5)爪类动物因皮毛松软柔和,关节运动的轮廓不十分明显,蹄类动物关节运动就比较明显。

6)兽类动物走路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应注意腿、趾落地、离地时所产生的高低弧度。

(2)兽类的跑步运动规律

1)动物奔跑动作基本规律与走步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和相似,但是跑得越快,四条腿的交替分和越不明显。有时会变成前后各两条腿同时屈缩,四脚离地时间短。

2)奔跑的过程中,身体的伸展(拉长)和收缩(缩短)姿态变化明显(尤其是爪类动物)。

3)在快速奔跑过程中,四条腿有时呈腾空跳跃状态,身体上下起伏较大,但在快速奔跑的情况下,身体起伏的弧度又会减小。

(3)兽类的跳跃运动规律

1)在跃出前躯干先往后收缩成蹲状,准备力量,利用后退有力一蹬,把身躯弹出。

2)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悬空,前肢弯起伸向前方,准备着地。

3)着地时前肢先接触地面,承受身体前冲运动的惯性作用,身体会由挺直到蜷缩后退着地后,冲力减弱才回复原状

2.禽类的走、飞

家禽多以走为主,如鸡、鸭、鹅等。它们主要靠双脚或在水中浮游,有时也能扑打着双翅,做短距离的飞行动作。

1)鸡的走路运动规律:

①双脚前后交替运动,身体左右摇摆。

②当一只脚抬起时,头开始向后收;超前至中间位置时,头伸到最前面;当脚向前落地时,头也随之超前伸到顶点。

2)鹅的走路运动规律:

①鹅走路时屁股左右摇摆。

②头随脚地抬起前后略微点地。

③鹅在划水时,两脚前后交替。

3)大雁。大雁在飞行时,两翼向下扑时,因翼面用力拉下过程中与空气相抗,翼尖弯向上;翼扑下时带动着整个身体前进,往上回收时,翼尖弯向下,主羽散开让空气易于滑过。

4)鹰。鹰善于飞行,并可在空中长时间滑翔,在发现地面上的动物时,能够从高空急速俯冲飞直而下。(www.chuimin.cn)

5)燕子。燕子在滑翔时,身体灵活,飞行时把翅膀用力一夹会像箭一样向前飞蹿。

6)麻雀。麻雀能蹿飞,短程滑翔,并且常做跳步动作

7)蜂鸟。蜂鸟身体短小,嘴长脖子短,动作轻盈灵活,飞行速度快。不能做滑翔动作,但却能向前飞和退后飞,另外还有一种很高超的飞行技巧——悬身不动。

3.爬行类

爬行类可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种。有足的如龟、鳄鱼;无足的如蛇。

1)龟的运动特点:

①四肢前后交替。

②动作缓慢。

③时有停顿,头部上下左右转动灵活。

④头、四肢和尾巴均能缩入甲壳内。

2)鳄鱼的运动特点:

①四肢前后交替。

②动作缓慢。

③尾巴随着脚步左右缓缓摆动,成波形的曲线运动

3)蛇的运动特点:

①蛇的行动时靠轮流收缩脊骨两边的肌肉来进行的。

②身体向两旁作“S”形曲线运动。

③头部微微离地抬起,左右摆动幅度较小。

4.鱼类的游

鱼类的运动规律一般为:鱼身摆动时的各种变化成曲线运动状态。大鱼身体摆动的曲线弧度较大,缓慢而稳定,停留原地时,鱼鳍缓划,鱼尾轻摆。小鱼变化较多,动作节奏短促,常有停顿或突然蹿游,游动时曲线弧度不大。长尾鱼柔和缓慢,在水中身体的形态变化不大,随着身体的摆动,大而长的鱼鳍和鱼尾做跟随运动。

5.灵长类动物的走、跑、跳

走的过程,即迈一步、站稳、迈一步、站稳的循环。一步:一只脚由最后迈到最前,即为一步的距离。运动规律为:左右两脚交替;双臂反向交替;头部最高位置在一只脚刚迈出去时,头部最低位置在两脚分到最大距离时。

做走动作动画时要避免如下情况:

1)一顺,胳膊和腿同进同退。制作时注意核对胳膊和腿的位置。

2)变化过小,没有走出去的感觉。动画就是要夸张,才能让人感觉到你在做什么动作。

3)走得太快,像是在跑。注意空间的变化幅度和节奏。

奔跑与跳跃,实际上就是在行走的基础上,加入位置的变化。使行走动画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双脚离地,就能做出跑与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