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赛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赛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摘要】:赛中管理工作始于开幕式,至闭幕式结束。(三)人员管理竞赛期间的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对裁判员、运动队(员)及观众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当裁判水平低下,出现明显的错判、漏判、反判、执法不公,甚至有意偏袒一方时,往往会挫伤运动员的积极性,引起竞赛纠纷,甚至会导致比赛秩序混乱、竞赛管理失控的不良局面。

赛中管理工作始于开幕式,至闭幕式结束。主要的管理活动包括:

(一)开幕式的组织

开幕式的程序一般应包括:宣布开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奏乐(国歌、会歌)升旗;领导人致开幕词;运动员代表讲话(或宣誓);裁判员、运动员退场;开幕式表演开始;宣布开幕式结束。

(二)赛事活动的管理

比赛正式开始以后,运动会的主要指挥管理人员要深入赛场第一线,对赛事活动实行全面、具体的组织领导。要以果断、及时、准确为原则,严格掌握比赛进程、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防止比赛出现脱节、漏洞和误判。遇到困难或问题及时召集现场办公会、仲裁委员会或组委会会议。特别注意研究和及时解决比赛中出现的弃权、争议、罢赛、弄虚作假、赛风等方面的问题和各种突发事件,确保赛事活动顺利进行。

(三)人员管理

竞赛期间的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对裁判员、运动队(员)及观众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1.裁判员的管理

运动竞赛能否顺利进行,与裁判员队伍的执法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当裁判水平低下,出现明显的错判、漏判、反判、执法不公,甚至有意偏袒一方时,往往会挫伤运动员的积极性,引起竞赛纠纷,甚至会导致比赛秩序混乱、竞赛管理失控的不良局面。因此,应特别加强对裁判员的管理。(www.chuimin.cn)

裁判员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要抓好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公正、准确、严肃、认真”八字方针贯彻到裁判员工作的始终,杜绝“私下交易”、本位主义等不良裁判作风;要在赛前组织裁判员认真学习竞赛规程、规则和裁判法,统一认识,统一尺度,周密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重要岗位的裁判员要反复训练,辅助性裁判岗位也要求细致、准确、精益求精,并组织必要的考核;要开好赛前裁判员准备会,合理分工,重要场次比赛要提前认真研究,慎重安排水平较高的裁判员担任临场工作,对抗性强的项目和评分项目,尽量安排与参赛队无关的裁判员担任,确保万无一失,公正准确;要及时认真地组织每一场比赛的赛后裁判总结与讲评,做到裁判工作天天有小结,阶段有总结,全过程有评比,教育和引导裁判员虚心听取运动队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裁判工作质量。

2.参赛运动队(员)的管理

较正规的运动竞赛应事先拟订运动队(员)的管理教育计划,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即大会抓各队,提出统一要求和具体规定,并做好各队之间的协调工作,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听取意见,处理问题,改进工作;领队、教练员抓队员,负责全队运动员的管理。竞赛期间,应着重抓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临场与场下的业务管理、生活纪律管理三个方面。运动竞赛的全过程,要始终坚持以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和激励运动员与教练员,以运动员守则、教练员守则、运动竞赛道德风尚、精神文明条例和其他各种有关的纪律、法规要求约束运动员和教练员。

3.观众的管理

观众是体育比赛的重要参与者,特别是当比赛处于紧张激烈的竞争之时,若对观众的组织管理不当,很可能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甚至破坏比赛环境的安定。加强对观众的组织管理,既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又是充分发挥竞赛积极功能的客观要求。为此,竞赛组织者应该从人们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赛场的特殊氛围出发,寻求防患于未然的系统的预防治理方法。

观众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前制定并公布赛场管理规定;赛场的舆论导向要正确,宣传要客观、求实;恰当选定与布置赛场,场内观众疏散口和通道的设置及消防安全器材的安放应科学合理,符合安全要求,应确保紧急情况下观众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安全地疏散;根据赛场的观众承受量,拟订票务计划,有效地控制门票的销售与分发;严格控制场地证的发放数量和范围,并严格检验票证;科学组织进、退场工作,以便有效防止因场外交通堵塞和出入口处高密度拥挤、人流不能及时疏导等原因诱发开场和终场时的观众骚乱;严格入场前后的安全检查,禁止观众携带和场内销售不安全的物品等;依靠多种社会力量,包括公安、交通、宣传、教育、行政等部门联合防范治理。

(四)闭幕式的组织

在各项竞赛活动结束后,根据事先确定的闭幕式组织方案,闭幕式的各项组织工作必须提前准备完毕。闭幕式的基本程序是:宣布运动竞赛闭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也可不入场);宣布比赛成绩和获奖者名单;发奖;致闭幕词;宣布大会闭幕;闭幕式表演开始;宣布闭幕式全部结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