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区体育管理的核心内容

社区体育管理的核心内容

【摘要】:社区体育管理的内容总的来讲是“四性”工作,即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因此,培养一支高质量的社区体育管理人才队伍,是加强社区体育管理的当务之急;资金是开展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因此,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主要是加强体育活动站的管理。它是目前我国社区体育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社区体育管理的内容总的来讲是“四性”工作,即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就社区体育管理的具体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体育服务管理

其主要职能是了解并根据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设立、健全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社区体育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保证,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满意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体育服务具有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地域性四大特点。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社区体育服务内容可分为:第一,提供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第二,社区体育服务组织和社区体育单位、团体组织的双向服务。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单位和团体组织内的体育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分担社区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服务压力,推进这些单位、组织的服务社会化进程。第三,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为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孤儿、下待岗人员、生活有困难的低收入人群等,提供体育服务。

根据具体服务项目可分为:第一,社区体育的设施服务,建立全民健身活动的根据地;第二,社区体育的组织服务,体现中介性、协调性、整合性特点;第三,社区体育的指导服务,包括健身指导、健身咨询等方面;第四,社区体育的信息服务,为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和及时宣传等。

(二)社区体育文化管理

这里的文化概念是指包括文化、娱乐、群众性文体活动及全民健身活动等内容在内的大文化概念。社区体育文化管理的具体内容是对文化娱乐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组织健全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帮助和指导这些组织开展社区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全民健身活动。

文化、教育活动能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方面活动,能使广大社区居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进一步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广大社区居民学健身知识和技术活动,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而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能不断地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健身活动的参与面也越来越广。因此不仅要加强小区健身场所等体育活动中心及各种体育锻炼设施的建设,还要加强对设施的管理,强化设施的养护和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加强对锻炼者进行设施使用方法的指导,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真正达到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目的。

(三)开发社区体育资源

社区体育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开发是指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应培养一批经过专门教育和培训,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骨干队伍。截至2007年,我国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43万余人,但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中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由于大部分管理者身兼多职,工作内容杂,很难在社区体育指导工作上投入很多精力。社区体育工作者大多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水平有限,这种状况很难使社区体育工作适应体育发展和社区体育建设的需要。因此,培养一支高质量的社区体育管理人才队伍,是加强社区体育管理的当务之急;资金是开展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社区体育的资金,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社区体育的组织还应采取各种形式,拓展资金筹集的途径,如辖区单位集资、赞助、缴纳会费或比赛报名费等。广泛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解决社区体育的资金问题;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的重要条件。社区体育组织应与市、区体育部门有关单位进行协调,充分利用辖区内的体育场馆设施,以保证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和大型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市、区、街道文化宫、文化站为阵地,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在公园、街心空地、绿化地带等开辟相对固定的体育活动站和辅导站。社区体育组织应有计划地建设社区的各种体育场地设施,如建立各种体育活动中心、辅导站等。同时,要使用和管理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具体内容参见本章第四节社会体育资源管理,在此不再赘述。)

(四)组织社区体育活动(www.chuimin.cn)

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体育活动站组织的锻炼活动和经常性的竞赛两个部分。社区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其他竞赛相比,并无很大的区别。因此,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主要是加强体育活动站的管理。体育活动站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与社区居民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活动站大部分属于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组织,规模较小,便于参与,是组织和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有效形式。但是由于自身性质、特点,体育活动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活动缺乏科学性,组织不稳定,多数体育活动站缺乏长期的目标和计划性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体育活动站缺乏交流,活动容易在低层次上重复,不易持久发展;各自为战,缺乏统一规划,易出现在场地设施使用等方面的矛盾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将其纳入正式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中,以取得上级组织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同时做好体育活动站中骨干分子的培训与管理,促使体育活动站健康发展。可以以楼群、家庭为单位组织社区体育竞赛;组成多种多样的运动队,参加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比赛和表演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和项目的选择要突出趣味性、健身性、休闲性和社交性。

(五)城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的组织管理

晨晚练活动点是由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的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在清晨和傍晚利用公园、空地、广场等进行体育锻炼的松散体育组织。它是目前我国社区体育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参加者以中老年人和女性为主,活动内容以操、拳、功、舞为主,组成方式为自发、松散式,活动时间以清晨为主,活动地点就近、便利等特点。

晨晚练活动点的自发性和松散性,使它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其构成因素也比较简单,通常只要具备以下条件:有共同体育兴趣的一群人,有1~2个愿意为参加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牵头人,有一块能满足练习需要的空地,再有一台播放音乐的收录机就可以组成一个活动点了。但是,目前自生自灭的体育活动点较多,如何使这种松散性的体育活动点发展壮大,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工作要跟上。

过去,晨晚练活动点的管理归属不一,有的归企事业单位管理,有的归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也有的归工会和街道社区管理。自从社区体育兴起后,多数晨晚练活动点已归属街道社区管理,并将其作为社区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街道社区体育协会和居委会体育组织成为街道社区体育的直接领导者,负责晨晚练活动点的管理。做好晨晚练活动点的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全面了解本社区晨晚练活动量的总量,各类活动点的数量和规模。只有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对晨晚练活动点进行规划和分类管理。街道社区每1~2年可以通过居(家)委会分片对晨练活动点进行注册登记。注册登记主要包括活动点名称、成立时间、负责人、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参加人数、会费标准和全体成员简况等。

第二,制定晨晚练活动点管理办法。随着晨晚练活动点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规范活动点管理对于保证活动点健康顺利的发展十分必要。活动点管理办法就是要对活动点进行注册登记,活动内容、收费标准、活动安全、活动点的卫生、活动点指导者的责任等提出要求或作出规定。

第三,做好指导员的选拔培训工作。晨晚练活动点的指导员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点与街道社区的联络员,街道社区体协要做好活动点指导员的选拔培训工作,通过讲座、观摩、学习、交流,分期、分批地对各类项目活动点的指导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

第四,组织活动点之间的比赛交流。活动点之间的比赛和交流,可以通过竞争激发参加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增强兴趣,提高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赛和交流达到加强社会交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比赛和交流将会给晨晚练活动点带来生机和动力。

第五,为活动点解决场地方面的困难。活动场地不足是目前晨晚练活动点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活动点场地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街道社区体协要帮助活动点抵制不合理的挤占行为,如确因城市规划需要使用活动点的场地,街道社区体协要为他们另辟活动场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六,加强宣传组织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动、组织居民积极参加晨晚练活动,鼓励支持居民开设新的活动点,吸引更多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