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材料是韩邦奇对其性道思想的比较完整的论说,其中也显示了性与道之间的静与动、未感与已感等关系。所以,性与道是未发与已发的关系。......
2023-11-28
黑格尔哲学是他那个时代精神的概括,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它具有明确的时代和民族的特殊性,也正是在这特殊性中,体现着哲学,尤其是辩证法的一般性。如何评价黑格尔哲学,如何从中接受应有的启示,关键就在处理其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有一种做法是只从一般性来评判黑格尔哲学,其基本观点是将哲学直接视为与具体科学脱离的抽象的一般性科学,不仅对黑格尔,对其他哲学体系也是如此,进而以某一哲学体系(或本人的哲学体系)为依据和标准,衡量黑格尔哲学的对与错。再一种做法是只从特殊性评论黑格尔哲学,而把其自己或所依据的哲学作为一般性科学。这两种做法都有其片面性,既不能正确评判黑格尔哲学的价值,也不能从中接受必要的启示。
黑格尔哲学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它的一般性,但这一般性并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需要从其特殊性加以概括。作为接受启示者的我们也是特殊性的思想者,如何规定哲学的一般性,也有一个方法问题,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视为一般,并以此为标准来接受启示。应在明确黑格尔哲学(及其他哲学)特殊性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特殊性,进而规定哲学的一般性。我们的特殊性,一是时代,与二百年前黑格尔的时代相比,资本主义已成为地球人类的主导精神,而其曾有的先进性基本消失,变成思想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说黑格尔时代的主题是资本制度否定旧的封建和专制制度,那么现今时代的主题则是资本制度被新制度所否定。二是主体的差别,黑格尔时代先进的社会势力是新兴资产阶级,而现今这个阶级已经没落,成为人类进步的障碍,哲学发展的主体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体现并要求社会变革的劳动者阶级。在明确特殊性差别的同时,探讨哲学的一般性,并从这个意义上接受黑格尔哲学的启示,首要一点,就是哲学研究要顺应和导引社会变革。
黑格尔绝非抽象、片面的学究式哲学家,他的哲学有明确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目的性。他指出:“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它是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里面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哲学家个人是他的民族、他的世界的产儿,不能超越他的时代。而哲学“是精神的整个形态的概念,它是整个客观环境的自觉和精神本质,它是时代的精神、作为自己正在思维的精神。这多方面的全体都反映在哲学里面,以哲学作为它们单一的焦点,并作为这全体认知其自身的概念”。时代精神是贯穿所有各个文化环节的特定本质,它表现于政治以及别的活动里,一个时代的精神依据它的原则去铸造时代的命运,是世界历史的内容,对世界历史的哲学研究,就是将这个内容上升为概念,以揭示其规律。而哲学史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们都生存于变革时期,从当时政治社会和文化矛盾中探讨其本质和规律,并以概念加以规定。虽然他们尚未明确是在探讨时代精神,但他们顺应社会变革而得出的观念,正是其时代精神的概括。哲学家们没有,也不可能创造时代精神,但他们顺应社会变革而对社会、文化矛盾的研究,就是认知时代精神。这种认识过程,又是哲学观念和方法论的变革,它依从绝对精神具体化于人类社会的自由精神发展的逻辑,依次提升着,阶段性地展示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因此,哲学研究不仅要顺应社会变革,也能为社会变革提供导引。这种导引作用,在近代哲学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其突出的例证,就是法国大革命。黑格尔同意这个说法: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家的哲学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从‘哲学’得到第一次的推动”。因为哲学所揭示的真理,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它在世俗中的作用,就是社会变革。而顺应与导引社会变革,是哲学史发展的规律。(www.chuimin.cn)
黑格尔明确地以他在哲学史中发现的这一规律为自己研究的原则。黑格尔的哲学是一个系统,不仅其具体研究人的精神和社会存在、社会关系,以及历史和哲学史的部分贯彻着这一原则,就是抽象地研究意识和逻辑的演化,甚至自然规律的部分,也都统一地依循着这一原则。因此,可以说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是他那个时代精神的理论概括,是从哲学的角度对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论证,而这是以抽象的关于绝对精神的规定为起点,经过一系列的概念运动而实现的。黑格尔以他一生的哲学研究及其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启示。
黑格尔哲学的启示对今天的世界和哲学都有其启示意义。黑格尔哲学是资本主义及其制度化初级阶段的产物,以知性方法为支撑的英国及后来美国的资本主义,从本质上就是排斥理性,排斥辩证法的。对于产自落后的德国的黑格尔哲学,既不理解又因不理解而蔑视。而黑格尔的理性和思辨辩证法,也的确超越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容许和需要的范围,其中所包含的不断否定和变革的精神与原则,更不为已取得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所容忍。至于黑格尔去世百年后罗斯福和凯恩斯从国家调控来改造自由竞争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也并非受黑格尔理性和思辨辩证法的启示,而是借鉴德国和苏联的统制经济体制,不得不采取缓解矛盾的方式。至于资产阶级主流哲学实证主义,一百多年来不仅固守知性方法,而且将这种方法在启蒙运动中曾有的变革精神消除,从道、法层次退至术、技层次,既反对变革,将资本制度论说为“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不可更易,甚至是不可认知的,人们只能顺应它,实证而实用地谋取个人私利。此外,就是某些人充当“自然科学跟班”的必备工具。
有关哲学与美学的历史维度的文章
哲学和科学都是追求普遍性知识的学问,都是用概念和原理来系统地回答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和科学同样都是在理论思维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都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思考和界定这些基本范畴的含义以及这些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这是十分正确的,但由此否认哲学和科学之间存在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023-11-20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日]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魏常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9.[5]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23-09-30
值得注意的是,性并不孤立存在,韩邦奇始终将性与道联系在一起进行论说。性与道是未发与已发、体与用、隐与显的关系。性道虽有分别,实为一体,“性道一物”。性道为本体是第一要义。韩邦奇极力反对先儒、“佛氏”、“老氏”等以空、以无为本的提法,故而也极力强调性道本体实有而不虚无。......
2023-11-28
《论语》中没有关于孔子对性与天道的直接讨论,但是其中也载有孔子对性或天道的相关论说。张岱年先生总结说:“性与天道”之“性”指人性而言。人性与心是密切联系的,于是性与天道的问题流衍而成为心性与天道的问题。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与各儒者对性的解读密切相关。......
2023-11-28
无论是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还是胡塞尔、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或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理论,都是对生活世界本身所蕴涵的那些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的总体理解。只有哲学才能提供这种辩证的理论思维。哲学的理论思维绝不仅仅满足于在“事实”的意义上说明这个世界,而必然要承担起推进和引导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重大责任。......
2023-11-20
第二种走向是超验现象学,包括实存论的虚无现象学和存在论的缺席现象学。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排除审美,他的范畴直观和先验还原与审美无关。这一学科的代表是英加登,他通过现象学还原发现了艺术作品的不同层次,包括形而上的层次。审美作为现象是存在的显现,因此美学与现象学是相通的。从审美意识与纯粹意识的关系上看,美学与现象学也是同一的。......
2023-11-17
古希腊的哲学,原本把科学包括在内,哲学与科学尚未分化,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讲的都是普遍性。这就表明,即使是最大最高的普遍性也是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现象相联系的,哲学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我以为这个观点当然是正确的,但它并不是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哲学源于惊异的观点互相对立、互相矛盾的。......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