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走向是超验现象学,包括实存论的虚无现象学和存在论的缺席现象学。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排除审美,他的范畴直观和先验还原与审美无关。这一学科的代表是英加登,他通过现象学还原发现了艺术作品的不同层次,包括形而上的层次。审美作为现象是存在的显现,因此美学与现象学是相通的。从审美意识与纯粹意识的关系上看,美学与现象学也是同一的。......
2023-11-17
黑格尔理性物质主义的进步性,首先体现于克服了早期物质主义者以物质本体论对抗上帝主义的上帝本体论及其经验知性方法论的缺陷。
早期物质主义虽然不成熟,但作为对上帝主义的否定,他们提出了否定上帝主义的基本观念:世界是自然的,自然是物质的,由此物质主义作为历史上一个阶段的哲学观念得以形成。物质主义是在启蒙运动中形成,并导引启蒙运动的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概括,是资本主义的哲学观念。它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物质主义;二是休谟和康德的修正的物质主义;三是黑格尔的理性物质主义。从方法论上说,早期物质主义者是经验知性方法论,休谟、康德则是批判的知性方法论,黑格尔是理性思辨辩证法。
物质主义的出现是哲学史上的大革命,是对统治欧洲人思想一千多年的上帝主义的否定。在上帝主义与物质主义之间,有自然神论这个短暂(三四百年)的过渡期或中介。自然神论不否认上帝这个名号,甚至不否认上帝创世说,但认为上帝在创世之后即自然化、泛化于世界,自然的规律即上帝意志的体现,人的意识应从自然现象认知其规律,而不是单纯地信仰人格化的上帝。自然神论是欧洲部族联盟封建领主制向国家民族集权官僚制转化的哲学观念,是国王代表的专制势力与商人资本家联合的思想基础,但也因这两股势力而导致自然神论者的差异。
自然神论对人格化上帝的否定无疑是一个进步,但它仍然坚持本体论,不过是对上帝本体论做了自然化、泛化的修正,坚持上帝创世或上帝泛化为规律,上帝及其泛化的规律是世界本体,而且是先验的、预设的。
物质主义是从自然神论演化而来,是自然神论逻辑矛盾——上帝与自然的明显对立——不可克服的必然。既然承认上帝创世,就没有世界的自然,而承认世界的自然也就否认了上帝。自然神论者在强大的教会和专制势力监控下艰难地寻找自圆其说的方法,却将矛盾进一步扩大。随着商业资本家势力的增长并向工业资本转移,新的变革运动形成。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不仅反对封建领主制,也反对它支持国王刚建立的集权专制——它已成为资本增殖和积累的桎梏。而在意识形态上这个桎梏集中于上帝本体论——专制君主也以上帝作为其统治的依据。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也就将矛头指向上帝,他们以经验知性方法论,强调上帝是不可感觉、不可经验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自然形成的世界之本体是物质,而非不可经验的上帝。早期物质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是霍布斯和洛克,在法国是狄德罗、梅特里、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早期物质主义者的物质本体论是直接针对上帝本体论的,早期物质主义者以物质取代上帝的本体地位,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的存在,物质是自然的,具有永恒性、运动性及其必然性、广袤性、多样性。霍尔巴赫的这段话可以看成早期物质主义基本观点的概括:
物质是永恒的,自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都在从事于产生、毁坏、制作和改造,遵守着从它必须的存在中所产生出来的种种法则。为要做成一切东西,它只需把在本质上各不相同的元素和物质配合一下就成了。这些元素和物质相吸引又相排斥,相冲突又相结合,相远离又相接近,相凝聚又相分开。自然就像产生种种没有感觉和思维的实体那样,产生着植物、动物、人——这些有机的、有感觉而能思维的实体。所有这些东西,在它们各自的生存期间,就都按照一些不变的,由它们的特性、配合、相似性和不相似性、形状、质量、重量等所规定的法则而活动。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东西之真实来源;这就是自然如何由于自己的力量而能产生我们亲眼所见的一切结果,以及多样地作用于我们所具有的器官并根据这些器官之被感动的方式我们才能加以判断的一切物体。
以物质本体论为依据,早期物质主义者论证了关于社会变革的观点,即从自然物质的运动规律推论人及其社会发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非上帝创造,因而每个人生来就因其自然本性而应有其自然权利,由自然权利而构成自然秩序和自然法。现存的按上帝主义所制定的各种法律、特权及由此而构成的社会秩序,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应当予以革除,代之以自然权利、自然法为基础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制度和秩序。其核心是规定并保证每个人的财产所有权和人身权,以此为个人自由的出发点,为增加所有权所保证的财产量展开自由竞争,发展生产,增加财富;依据所有的财产量来规定个人的政治权利,并参与政治活动;文化上则主张以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主体性和自由。(www.chuimin.cn)
早期物质主义者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人特有的功能,并以此为基点形成了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霍布斯指出,人的感觉源于外界物体对人体感官施加的压力,是人对外部物质的反应。洛克更为系统地提出了经验主义认识论,从批判笛卡尔“天赋观念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强调一切观念都是由感觉或反省而来,人的知识都是从经验来的。根据经验进行反省和思考,得出对事物的规定,而思考的逻辑主要是形式逻辑,重点在于归纳,由归纳得到的一般性再演绎个别事物。经验知性方法论也会使用分析,但却不能综合。总体来看,早期物质主义者更多地注重意识源于物质这个基本点,并强调经验的作用,因而也被称为“经验主义”,其方法论还是比较粗糙、肤浅的。对于经验主义,黑格尔做了这样的评论:
在某种意义上,经验主义与形而上学有一个相同的源泉。一方面,形而上学为其界说(包括它的前提和它更确定的内容)寻找根据起见,须从表象里,亦即首先从经验流出的内容里去求保证。另一方面,须知个别的知觉与经验有别,而经验主义者则将属于知觉、感觉和直观的内容提升为普遍的观念、命题和规律。但经验主义者把这类具体的内容抽象化,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这些抽象的原则或概念(如物理学中力的概念)在其所从出的知觉印象范围之外,便没有更广的意义和效用,而且除了在现象中即可说明的[因果]联系外,也没有别的联系或规律可以认为是合法的。
在早期物质主义者那里,并没有关于理性与知性的区别,其知性是与经验密切结合的,是对经验的归纳、分析。其中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更侧重经验归纳,法国学者则侧重知性分析。康德虽然对知性和理性进行了区别,但他对早期物质主义方法论的批评还主要限于知性批判。黑格尔则明确地把经验主义方法论界定于知性,而“知性仅能摭拾一些有限范畴”。但是,经验主义又不能不使用物质、普遍性、无限性等概念,这就造成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为了解脱这个矛盾,就要做出假设和推论,从而违背其否认超感官事物的前提。
早期物质主义的经验知性方法论是不能论证其物质本体论的。物质本体论是早期物质主义者依从上帝本体论的传统,而以物质概念取代上帝的本体地位,并宣称上帝是不可知觉、经验的,因而是不存在的。但他们也忽略了其所用以代替上帝的“物质”,也是一个一般性、无限性的概念,又怎么能证明物质的存在呢?只能用知觉到的具体物来说明,但人的知觉、经验是有限的,所能认知的具体物,并非“物质”概念。物质是抽象的概念,不可能知觉和经验。
早期物质主义者的经验知性方法论在逻辑上基本还是形式逻辑,尤其培根的归纳法对其影响很大,同时进行了初步分析,但只停留在分析,不能综合,只能得出片面的抽象规定,这些片面的抽象规定不能说明具体的事物,更不能证明其物质本体论。
早期物质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与其经验知性方法论的矛盾,使其在贝克莱以上帝主义的心灵感性论的攻击下陷入困境。这个矛盾的解决,一是放弃本体论转向主体论,二是在方法上从知性经验论进展到知性辩证法和理性辩证法。这种转化从休谟、康德开始,由黑格尔完成。
有关哲学与美学的历史维度的文章
第二种走向是超验现象学,包括实存论的虚无现象学和存在论的缺席现象学。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排除审美,他的范畴直观和先验还原与审美无关。这一学科的代表是英加登,他通过现象学还原发现了艺术作品的不同层次,包括形而上的层次。审美作为现象是存在的显现,因此美学与现象学是相通的。从审美意识与纯粹意识的关系上看,美学与现象学也是同一的。......
2023-11-17
如前所述,康德哲学的方法已包含在整个理论哲学之中,因此我们也无须超出它再假借其他什么方法;相反,恰恰还是它们,只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个对“假设”的考察。康德被要求给出一个范畴可用于经验对象的确凿理由。于是,康德借用法学中的演绎,试图由论证其合法性来消除这一质问。康德虽进行了两种演绎,使之构成了首尾相接的演绎的圆圈。康德认为范畴表完全符合思维的机能,并与逻辑判断表一一对应。......
2023-11-17
理性的统率并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将其原则贯穿于认识的全过程,形成统一的目的,达至系统的认识。理性统率认识全过程,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得以成立的关键,也是思辨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它展示于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体系,也是留给......
2023-11-17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语境中,把哲学理解为“思想的前提批判”,直接的出发点是探索和辨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进而从理论性质上阐述对哲学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前提批判”,既规定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又决定了哲学在人类的全部活动中的特殊的社会意义。这表明,哲学的“反思”,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思想内容的推敲与修正,而是“反思”思想中所隐含的各种“前提”。......
2023-11-17
但精神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人类历史和意识形态演化中逐步规定并发挥其作用的。黑格尔用精神的历史、历史的精神这个基本理念和主线规定了人类历史和思想史的规律与系统,这是一大创举。黑格尔将人类历史统一于精神,从历史进程探讨精神的发展,对历史过程进行规律性、阶段性的规定,更重要的是他在历史阶段的否定中揭示了精神向前、向上发展的趋势,这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由。......
2023-11-17
与心理学和现象学关于审美对象的认识不同,古德曼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审美对象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古德曼看来,当一个东西起例示的符号作用的时候,它就成了审美对象。由此,古德曼从符号表达方式的角度,将审美对象与非审美对象区别开来了。......
2023-11-17
美学史上,许多美学家喜欢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审美对象与非审美对象区别开来。这些美学家将审美对象视为一种心理对象,类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意象”或“胸中之竹”。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明确将审美判断的对象归结为心理对象,而不是物理对象,当时流行的看法是“美在观念”。美存在于观念领域,是心灵感知的对象。朱光潜对美或审美对象的认识就比较接近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这种看法。这是心理学美学对审美对象的认识的典型表达。......
2023-11-17
反思判断力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最初基源。同时这还意味着在反思判断力中,特殊与现象符合着普遍与本体的存在目的。反思判断力的这些特性都在一系列主体功能中介下成为美与美感的最基本的规定性。康德视判断力为美与美感的本源就是将阐释美与美感关系的优先权赋予了现实人的主体能力,这是自古希腊以来至近代西方美学中人本主义最明晰的一次显示和确立。......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