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美学转向艺术哲学的原因及影响

美学转向艺术哲学的原因及影响

【摘要】:谢林干脆放弃了鲍姆嘉通的美学命名,将他的美学著作命名为“艺术哲学”。根据阿多诺的分析,美学之所以转向艺术哲学,完全忽视自然美,“是因为人的自由和尊严概念膨胀至极端的结果”。黑格尔等人将美学研究的对象严格限定为艺术,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也有他们的理由。20世纪的西方美学,特别是因为受到分析哲学的影响,更明确地将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等同于对艺术批评、艺术作品和艺术概念的语言分析。

康德之后,美学并没有朝着研究感性认识的方向继续发展,而是将自己的研究对象限制在艺术领域。在美学的这种方向转变中,继承康德思想的谢林和黑格尔起了重要的作用。谢林干脆放弃了鲍姆嘉通的美学命名,将他的美学著作命名为“艺术哲学”。黑格尔在究竟用“美学”还是用“艺术哲学”来命名他的美学著作时,颇费一番踌躇。尽管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学”,但促使他做出这一选择的并不是研究对象,而是传统习惯。从实际的研究对象的角度来说,“艺术哲学”也许更加名副其实。从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来看,只有艺术,严格地说,只有古典艺术完全符合这个定义。根据阿多诺的分析,美学之所以转向艺术哲学,完全忽视自然美,“是因为人的自由和尊严概念膨胀至极端的结果”。

黑格尔等人将美学研究的对象严格限定为艺术,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也有他们的理由。因为在他们看来,美和感性认识,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得到最集中和最纯粹的表现。换句话说,艺术是美的结晶,是感性的王国。对艺术的研究同时可以很好地兼顾美和感性认识两个方面。不仅如此,将美学限定为艺术哲学还有更古老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诗学》,只对当时流行的艺术——史诗和悲剧——进行研究。

受黑格尔等人的影响,中国现代美学家在建立他们的美学体系的时候,也明确将美学讨论的范围限定为艺术。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朱光潜(1897-1986)。朱光潜将他的美学著作命名为《文艺心理学》,由此可见,文艺是他的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了将美学保持在纯粹的艺术领域中,朱光潜甚至还主张“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www.chuimin.cn)

20世纪的西方美学,特别是因为受到分析哲学的影响,更明确地将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等同于对艺术批评、艺术作品和艺术概念的语言分析。正如卡尔松在回顾这一时期的美学所观察到的那样:“在分析哲学传统中,哲学美学实际上等同于艺术哲学。在这一时期的美学的主要课本,加上了‘批评哲学中的问题’的副标题,主要的美学文集冠上了诸如‘艺术与哲学’和‘对艺术的哲学考察’之类的标题。”分析美学之所以狭隘地关注艺术,原因在于分析美学将自身视为二阶的元批评,以区别于与个别艺术作品紧密相关的一阶的批评;由于在分析美学兴起的20世纪50年代还缺乏关于自然美的一阶的自然批评或环境批评,但并不缺乏关于艺术的一阶的艺术批评,因此分析美学只关注艺术而不关注自然美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处理艺术问题为核心的美学,主要思考艺术美的构成,艺术审美的心理结构,艺术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位置,艺术的风格类型等问题。除了这些一般性的问题之外,艺术哲学还有一种或明显或潜在的企图,那就是要为艺术家的创作指出方向,为观众的欣赏给予引导,对现存的艺术现象做出批评,尤其是要为艺术价值的评鉴提供准则。艺术哲学教我们怎样从纷繁复杂的人类文化中,将艺术分离出来,同时将那些没有艺术价值的人工制品毫不留情地从艺术圣殿中清除出去。由于20世纪的艺术实践倾向于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因此对艺术进行定义就成了这个时期艺术哲学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