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这个故事,我们不妨将气质的科学定义与美学定义分别对应于亚伯与该隐。这种气质的体形说,很受许多精神病医生与心理学者的接受。由此,我们不得不发出感慨:气质的美学定义如同《圣经》中的该隐,带着额上的印记,在大地上流浪。......
2024-05-31
在纷繁多样的审美经验中,如果说并不存在共同的美的本质,那么有没有其他共同的东西存在?鲍姆嘉通就发现了另一个共同的东西,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倾向于使用感性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鲍姆嘉通把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而不是“美的科学”。
鲍姆嘉通区分了两种认识形式,一种是明确的理性认识,一种是明晰的感性认识。明确的理性认识要符合诸如精、简之类的逻辑标准,它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为空泛的和普遍的,以便可以不确定地应用于许多个体;明晰的感性认识要符合丰富、生动和密集等审美要求,这种认识只能通过一个丰富的、密集的,以及某种意义上不确定的形象来获得,这就是鲍姆嘉通所构想的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完善的感性认识。在鲍姆嘉通看来,感性的完善在于对对象的各种属性最大限度的表现,“事物越多地被确定,它们的表象就越多地被理解;在混乱的表象中积累起来的东西越多,它就越是普遍地明晰,它就越具有诗意。因此,诗意就是尽可能多地去确定一首诗中所表现的事物”。尽管鲍姆嘉通认为这种完善的感性认识可以同理性认识发挥一样的效力,但人们通过诗去获得关于一个对象的丰富的表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纯粹的认识,而是为了唤起情感。诗歌的目的是唤起情感,这样,诗歌所代表的完善的感性认识并不跟理性认识构成竞争关系,因为它们的目的完全不同。评价诗歌好坏的标准是看它是否能够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但这并不与诗歌意象的明晰性相矛盾。换句话说,意象越明晰的诗歌唤起的情感越强烈,反之亦然。鲍姆嘉通说:“更强烈的感觉也是更明晰的,因而它们比那些缺乏明晰度和力度的感觉更具有诗意……因此激发更强烈的情感比激发缺少力量的情感更富有诗意。”由此可见,鲍姆嘉通的观点是,诗歌的目的是激起情感,这是一个意欲的目的,而不是一个客观的认知的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一种特定认知形式,即通过丰富的、密集的、明晰的感性形象而不是空泛的、普遍的和明确的科学概念。
鲍姆嘉通还将感性认识区分为与感官相关的外在感性和与心灵相关的内在感性。我们天天用外在感官来感知世界,这是习以为常的事,用不着设立一门学科来研究它;同时外在感觉变幻莫测,稍纵即逝,也不足以成为知识对象。艺术的魅力不是来源于人人都有的外在感性,而是来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在感性,或者说超越的感性,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的术语来说,是“内在感官”或者“第六感官”。这种内在感性潜藏在心灵深处,不通过深入的研究是发掘不出来的;同时艺术的魅力是人人都承认的,这表明这种内在的感性具有普遍可传达性,可以成为知识对象。只有这种内在的感性才有可能也值得设立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鲍姆嘉通在《美学》中给“Aesthetica(美学)”所下的定义是:“Aesthetica(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认识论之下的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类理性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鲍姆嘉通开创的这个美学研究的新方向,得到了康德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鲍姆嘉通对美学在认识论中的核心地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或游移不定的话,康德则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美学在认识论中的核心位置的思想,并对它做出了强有力的论证。(www.chuimin.cn)
在《判断力批判》之前,康德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知”的问题,即探讨人类知识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可能的,属于认识论。《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的问题,即探讨人凭什么原则去指导道德行为,属于伦理学。按照对人的心理功能的知、情、意三方面的划分,就应该还有一门专门研究“情”的学科,即美学。事实上,美学的必要性还不仅仅在弥补情感研究的空缺。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前面两大批判之间就无法沟通,完整的哲学体系就无法建立。因为《纯粹理性批判》只涉及知性和自然界的必然,《实践理性批判》只涉及理性和精神界的自由,二者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尽管自然不必关涉到自由,但自由必须关涉到自然。因为人的道德理想必须在自然中才能实现,道德秩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否则就无所谓自由。由此必须找到一座跨越自由与自然之间的鸿沟的桥梁。康德最终找到的桥梁便是审美判断力。因此,美学研究不仅有自身的必要,而且有完善、沟通认识论和伦理学,最终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的必要。
总之,康德讨论美学问题的《判断力批判》虽然晚出,但它探讨的却是整个批判哲学的基础问题,这个基础就是人与自然遭遇时的那个直接被给予的经验,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行为都诞生在这个基础经验之上。这个直接被给予的、原初的经验领域就是反思判断力的领域,也就是审美的领域。
有关哲学与美学的历史维度的文章
借用这个故事,我们不妨将气质的科学定义与美学定义分别对应于亚伯与该隐。这种气质的体形说,很受许多精神病医生与心理学者的接受。由此,我们不得不发出感慨:气质的美学定义如同《圣经》中的该隐,带着额上的印记,在大地上流浪。......
2024-05-31
尽管在鲍姆嘉通提出美学的名称之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学学科,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已经存在美学思想。事实上,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丰富的美学思想,特别是关于美的思想。这种动与静的结合,被许多美学家认为是希腊艺术中的美的理想的体现。在维特根斯坦看来,美只是表达主观情感的感叹词而不是描述对象性质的形容词,因此传统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实际上是一场极大的误会。......
2023-11-17
四社会科学的形式主义我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形式主义”的,也包括这样一些美学观,它们正好宣称自己是形式主义美学的敌人,然而,生活的喜剧却总是让它们扮演着它们不愿扮演的角色。黑格尔美学向认识论美学的倒退趋势被社会科学的形式主义加剧了,它一直退回到古希腊的客观美学;不过这种倒退对东方诸国来说倒不一定是倒退,反而是一大进步。社会科学的形式主义在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反映论那里得到了最初的表现。......
2023-12-07
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没有达到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彼此之间是一种勉强的、黏附的关系。因此,艺术的发展就前进到“古典型艺术”阶段。实际上,黑格尔并没有否定艺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而是说在人们认识绝对精神的过程中,“无论是就内容还是......
2023-11-17
会计美学则是把会计学不研究的,然而却是在其学科体系内客观存在着的美和美感,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我们虽然说会计美学并不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是这并不否定会计美学的研究成果,对会计知识体系的发展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然而,科学美学和会计美学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划界也是非常明显的。......
2024-07-01
第五节会计基础的美学研究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就是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肯定了权责发生制在整个会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说,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的基础,并不具有唯一性。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会计基础的确认标准、区别和分歧、审美实践这3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2024-07-01
在回顾和总结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状况与理论成果时,有学者提出“尤以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影响为巨”。[36]笔者同意这个判断,并认为曾繁仁的生态美学代表了现阶段中国生态美学的最高理论成就。[46]简言之,曾繁仁注意到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区别,他的策略是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自己业已形成的生态美学,进而“将环境美学纳入其中”。......
2023-11-17
我们认为,生态美学最大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反思、批判了传统美学的非生态性,而这一点也深刻地反映在米克的生态美学建构中。米克生态美学展开的逻辑基点也正是对传统美学理论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生态性的反思,其《生态美学》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人类艺术与行为的相关理论不能完美地反映实际的实践情形。”米克在其生态美学的建构中,就通过不同时期人类文明的对比,批判了这种留存了上千年的非生态审美习惯。......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