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仅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而且具有体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的特殊的工作方式。依据对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和“表征”的存在方式的理解,我把哲学的工作方式概括为“时代精神主题化、现实存在间距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和基本理念概念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流行观念陌生化”,也就是具体地展开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批判”是哲学的工作方式。......
2023-11-17
哲学的前提批判不仅意味哲学具有自己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特殊的思维方式,而且意味哲学具有自己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对哲学的存在方式的前提批判,是理解哲学的世界观理论和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理解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反思“哲学”的过程中,我碰到了一个巨大的理论难题。这就是:为什么20世纪的西方哲学要“拒斥形而上学”和“终结哲学”?正是在这种苦苦求索中,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卡尔纳普关于“语言”的“两种职能”的论证,既向我敞开了“终结哲学”的“谜底”,也引发了我对哲学的特殊的存在方式的思索与论证。
按照卡尔纳普的思路,我们可以从语言的职能得出以下的观点:语言具有陈述经验事实的“表述”职能和表现情感意愿的“表达”职能;“科学”是以“表述”方式陈述经验事实,“艺术”则是以“表达”方式表现情感意愿;如果哲学履行语言的“表述”职能而又不能像“科学”那样陈述经验事实,那么哲学就是“给予知识的幻相而实际上不给予任何知识”,因而必须“拒斥”哲学的“形而上学”,并因此封闭了哲学的“科学化”道路;如果哲学履行语言的“表达”职能而又不能像“艺术”那样震撼人的心灵,那么哲学就是某种“蹩脚的诗”而不具有任何真理的意义,因而同样必须“拒斥”哲学的“形而上学”,并因此封闭了哲学的“文学化”道路。
正是对哲学的“表述”与“表达”两种职能的双重否定,对哲学的“科学化”和“文学化”两条道路的双重封闭,引发了我对哲学的存在方式的新的理解。这就是:作为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相统一的哲学,作为求索真善美即追寻“本体”的哲学,它既不是像“科学”那样“表述”经验事实及其规律,也不是像“艺术”那样“表达”人的情感和意愿,而是以“表征”的方式构成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构成“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构成“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表征”,是哲学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哲学在自己的“表征”的存在方式中实现了对真善美即“本体”的求索,实现了自己的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即求索真、善、美的统一。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关于哲学的“表征”的存在方式的基本思想。真正的哲学作为马克思所说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既不是“表述”时代状况和人类文明的经验事实,也不是“表达”个人对时代状况和人类文明的情感和意愿,而是以自己的“表征”方式构成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所谓“表征”,并不是与“表述”和“表达”相对待的另一种“语言职能”,而是哲学寻求和展现“本体”的独特方式,哲学成为“精华”和“灵魂”的独特方式。哲学总是在“表述”什么或“表达”什么,然而,哲学“表述”或“表达”的思想,却既不是对“经验事实的陈述”,也不是对“情愿意愿的传递”,而是透过“表述”和“表达”而“表征”着哲学所体现的“精华”和“灵魂”。
哲学的“表征”,主要是以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及对问题的求索而实现的。哲学的“表征”方式,首先是以“提出问题”来实现的。古代哲学提出“万物的统一性问题”,这既意味着人类试图以“万物的统一性”来确定人的生活意义的“最高支撑点”,又意味着人类尚未达到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去反省人类生活的“意义”;近代哲学提出“意识的统一性问题”,这既意味着人类以反省的认识去寻求人的生活意义,又意味着人类是以“超历史”的即“抽象的”观念去看待人类生活的“意义”。哲学的“表征”方式,又是以“提问方式”的转换来实现的。整个传统哲学都以寻求某种“终极性”存在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以各自所确认的“终极性存在”来作为生活意义的“最高支撑点”。这既意味着对“意义统一性”的渴望与寻求,又意味着人类尚未达到对自身存在的历史性理解。现代哲学从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人类历史的选择性提出问题,试图从人类活动的基础统一性、人类文化的功能统一性以及人类历史的趋势统一性等方面去寻求和反思生活的“意义”,这既意味着人类正在力图以“历史”的、“辩证”的方式理解人类的存在,也意味着人类在“自然的隐退”和“符号的世界”中所面临的新的“意义问题”。(www.chuimin.cn)
从“表征”的意义看哲学,我们就会发现:亚里士多德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其真实意义并不在于他所“表述”的对世界统一性的概括与解释,而在于这种哲学所“表征”的人类寻求生存的根基与意义的自我意识;笛卡尔以来的西方“后神学文化”,其真实意义并不在于各种哲学流派所“表述”的对世界或人类意识的种种解释,而在于它们所“表征”的消解人在超人的“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人类自我意识;同样,现代哲学的“消解哲学”运动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倡言的“后现代文化”,其真实意义也不在于它们所“表述”的哲学科学化要求或对哲学的拟文学理解,而在于它们所“表征”的消解人在超人的“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人类自我意识。黑格尔之所以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了人类最现实的生存状况”,是因为黑格尔以“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形式“表征”着人类受“抽象”统治的自我意识;现代哲学之所以要激烈地“治疗”“拒斥”“消解”哲学,则是因为现代哲学以“取消哲学”的方式“表征”着人类挣脱“抽象”统治的自我意识。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以“边缘”颠覆“中心”,以“断层”取消“根源”,以“多元”代替“基础”的种种努力,以及这些努力所激烈地进行的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结构主义、反中心主义、反基础主义的种种哲学批判,其真实意义与价值,也仍然在于后现代主义思潮“表征”着“跨世纪”的人类自相矛盾的自我意识:建立个人的独立性和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与崇高感的失落和生存意义的危机的自相矛盾的自我意识。从“表征”的意义看哲学,我们就能够把握到哲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就能够理解哲学自身的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
从“表征”的意义反思哲学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经验主义与逻辑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等的派别冲突,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哲学层面的理论冲突,并非仅仅是哲学家之间的思想冲突,而是表征着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与对自然的超越性的冲突,人类的感性存在与理性追求的冲突,人类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理想的无限性的冲突。它们都是以理论的方式凸显和表征了人的存在的某个环节、部分或方面。哲学的“表征”的存在方式提醒我们,对于哲学来说,重要的是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去解释哲学理论的冲突,而不是把这些冲突视为哲学的自我冲突。在现代哲学中,本质主义与存在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历史决定论与非历史决定论等的派别冲突,以错综复杂的理论冲突的方式,表征着现代人类在“上帝被杀死”之后所面对的意义危机的自我意识。从“表征”的意义看待哲学派别的理论冲突,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哲学派别冲突的生活意义,也能使我们从理论层面透视人的存在意义的复杂矛盾。
从“表征”的意义看哲学,我们就能够从三重维度来透视哲学史: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从人的历史形态即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变革透视哲学史;从人类文明的文化内涵即人类对崇高的寻求透视哲学史。马克思提出,近代以前的哲学是“人在神圣形象中自我异化”的哲学,近代哲学是“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哲学,而现代哲学则是“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异化”的哲学。哲学的历史任务和历史形态的变革,正是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了人在自然经济中的“人对人的依附性”的存在、人在市场经济中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的存在,以及在揭露“非神圣形象”的现代历史进程中所指向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存在方式。哲学“表征”的实质,就是对人类文明的时代性内涵的理论自觉。正是哲学的“表征”的存在方式,表明真正的哲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有关哲学与美学的历史维度的文章
哲学不仅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而且具有体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的特殊的工作方式。依据对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和“表征”的存在方式的理解,我把哲学的工作方式概括为“时代精神主题化、现实存在间距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和基本理念概念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流行观念陌生化”,也就是具体地展开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批判”是哲学的工作方式。......
2023-11-17
哲学的理论性质与哲学的思维方式是相互规定的。正是思维对存在的这种反思关系,构成了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决定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性。然而,哲学自我理解中的最大问题,却莫过于以“非反思”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其实,人类“反思思想”的哲学思维并不神秘,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之中。......
2023-11-17
如前所述,康德哲学的方法已包含在整个理论哲学之中,因此我们也无须超出它再假借其他什么方法;相反,恰恰还是它们,只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个对“假设”的考察。康德被要求给出一个范畴可用于经验对象的确凿理由。于是,康德借用法学中的演绎,试图由论证其合法性来消除这一质问。康德虽进行了两种演绎,使之构成了首尾相接的演绎的圆圈。康德认为范畴表完全符合思维的机能,并与逻辑判断表一一对应。......
2023-11-17
第二种走向是超验现象学,包括实存论的虚无现象学和存在论的缺席现象学。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排除审美,他的范畴直观和先验还原与审美无关。这一学科的代表是英加登,他通过现象学还原发现了艺术作品的不同层次,包括形而上的层次。审美作为现象是存在的显现,因此美学与现象学是相通的。从审美意识与纯粹意识的关系上看,美学与现象学也是同一的。......
2023-11-17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语境中,把哲学理解为“思想的前提批判”,直接的出发点是探索和辨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进而从理论性质上阐述对哲学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前提批判”,既规定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又决定了哲学在人类的全部活动中的特殊的社会意义。这表明,哲学的“反思”,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思想内容的推敲与修正,而是“反思”思想中所隐含的各种“前提”。......
2023-11-17
理性的统率并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将其原则贯穿于认识的全过程,形成统一的目的,达至系统的认识。理性统率认识全过程,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得以成立的关键,也是思辨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它展示于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体系,也是留给......
2023-11-17
[1]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看来,历史没有本来的面目,也并不存在客观纯粹的历史。“理解与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与还原被理解对象的本来面目,即主体揭开历史面纱的行为。在伽达默尔看来,“理解与解释”是主客体交融互动的活动。......
2023-11-03
但精神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人类历史和意识形态演化中逐步规定并发挥其作用的。黑格尔用精神的历史、历史的精神这个基本理念和主线规定了人类历史和思想史的规律与系统,这是一大创举。黑格尔将人类历史统一于精神,从历史进程探讨精神的发展,对历史过程进行规律性、阶段性的规定,更重要的是他在历史阶段的否定中揭示了精神向前、向上发展的趋势,这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由。......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