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Keil软件延时-单片机原理与C语言应用

Keil软件延时-单片机原理与C语言应用

【摘要】:其实,keil C51的调试模式间接地提供了程序延时的方法,下面通过实验来说明。因为Keil软件本身具备程序优化的功能,如果想在所有的代码位置都能设置断点,可以在工程选项里把优化等级设置为0,就是告诉Keil不要进行优化,如图4-29所示。

1.任务要求

利用C51循环语句来实现不精确延时。

2.任务目的

(1)熟悉Keil软件的调试功能。

(2)进一步学习单片机工作的原理。

3.任务分析与实施

在前面学习的任务中,都涉及一个功能,就是延时,有用延时函数的,也有用for循环语句实现的,方法不一。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程序功能的需要,经常编写各种延时程序,延时时间从数微秒到数秒不等,对于许多C51开发者特别是初学者编制非常精确的延时程序有一定难度。本任务从软件实现的角度出发,介绍编制非精确延时和精确延时程序的方法,并给出各种方法使用的详细步骤,以便大家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

C51语言常用的延时方法如图4-21所示。

图4-21 C 语言延时方法

图4-21是C51语言编程常用的四种延时方法,其中两种为非精确延时,两种为精确延时。for语句和while语句都可以通过改变i的范围来改变延时时间,但是C51语言循环的执行时间都是不能通过程序看出来的。

精确延时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用定时器来延时,这个方法在定时器与数码管项目中要详细介绍。另外一个就是用库函数 nop ();,一个NOP的时间是一个机器周期的时间。

非精确延时,主要用在一些延时时间不是很精确、能够达到延时效果即可的地方,如小灯闪烁、流水灯等简单演示实验中使用,而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其实这种非精确延时用得很少。

uVision4集成开发环境中集成了专用的调试器,其内部有一个高速的软件模拟器,可以模拟整个8051单片机CPU、片上外围器件和寄存器的运行,并可以直观地查看程序运行时单片机的状态。uVision4集成开发环境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创建模式,它是uVision4集成开发环境默认的工作模式,在为8051系列单片机开发应用程序时使用的是创建模式。另一种工作模式是调试模式,用于对创建模式下编译完成的程序代码进行仿真调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调试的过程不是软件开发所必需的,只有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才进入该状态。

现在以任务4.1为例来观察C51是如何控制LED小灯闪烁的,该项目采用的延时方式是for(i=0;i<30000;i++);如果把这里的i改成 100,下载进入单片机,会发现小灯一直亮,而不是闪烁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情况是人的眼睛对闪烁的光线有一个最低分辨能力,通常情况下当闪烁的频率高于50 Hz时,我们看到的信号就是常亮的,换句话说,闪烁周期低于1/50 s,即20 ms的时候,人的肉眼是分辨不出来小灯是在闪烁的,可能最多看到的是小灯亮暗稍微变化了一下。要想清楚地看到小灯闪烁,延时的时间要大一点,大到什么程度呢?不同的亮度的灯不完全一样,这个可以通过做实验来确定。

其实,keil C51的调试模式间接地提供了程序延时的方法,下面通过实验来说明。

(1)选择Keil菜单“Project”→“Options for Target‘Target1’...”,或者点击在图标,进入工程选项,如图4-22所示。

图4-22 工程选项——时钟频率设置

打开Target选项卡,在Xtal(MHz)位置填写进行模拟时间的晶振选项,这个项目单片机所使用的晶振是11.0592 MHz,所以这个地方要填上“11.0592”。然后找到Debug选项卡,选择左侧的“Use Simulator”,点击“OK”,如图4-23所示。

图4-23 工程选项——仿真设置

(2)编译应用程序。程序在开始调试前需要进行一次成功的编译,以使所有的设置和代码生效,成功编译后会有相应提示,如图4-24所示。

图4-24 编译成功后的信息

(3)进入调试模式。在修改了晶振频率并对程序进行正确编译后,就可以开始仿真调试。首先需要将集成开发环境置于调试模式。方法是选择菜单“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或者点击图4-25中方框内的按钮,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页面,如图4-26所示。

图4-25 启动/结束调试按钮

图4-26 工程调试界面

在图4-27中,最左侧那一栏显示单片机寄存器的当前值和系统信息,最上面那一栏是Keil将C语言转换成汇编的代码,下面是写C语言程序的代码,调试界面包含很多的子窗口,都可以通过菜单View中的选项打开和关闭。如果感觉这种默认的分布不符合习惯或者不方便观察特定信息,可以调整子窗口的位置。比如想把Disassembly反汇编窗口和源代码窗口横向并排摆放,那么只需要用鼠标拖动反汇编窗口的标题栏,这时会在屏幕上出现多个指示目标位置的图标,拖着窗口把鼠标移动到相应的图标上,软件还会用蓝色底纹指示具体的位置,如图4-27所示,松开鼠标窗口就会放到新位置了。调整后的效果如图4-28所示。

(www.chuimin.cn)

图4-27 调整窗口位置

图4-28 窗口位置调整效果

这时在C语言的源代码文件和反汇编窗口内都有一个黄色的箭头,这个箭头代表的就是程序当前运行的位置,因为反汇编内的代码就由源文件编译生成的,所以它们指示的是相同的实际位置。在这个工程调试界面里,我们可以看到程序运行的过程。在左上角的工具栏里有三个按钮:第一个标注有RST字样的是复位按钮,单击之后,程序就会跑到最开始的位置运行;右侧紧挨着的按钮是全速运行按钮,单击之后,程序就会全速跑起来;再右边打叉的是停止按钮,当程序全速运行起来后,我们可以通过点击第三个图标来让程序停止,观察程序运行到哪里了。点击一下复位后,会发现C语言程序左侧有灰色或绿色,有的地方还是保持原来的白色,可以在灰色的位置双击鼠标设置断点,例如,程序一共15行,在第10行设置断点后,点击全速运行按钮,程序就会运行到第10行停止,方便我们观察运行到这个地方的情况。

(4)设置断点。有的位置可以设置断点,有的地方不可以设置断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Keil软件本身具备程序优化的功能,如果想在所有的代码位置都能设置断点,可以在工程选项里把优化等级设置为0,就是告诉Keil不要进行优化,如图4-29所示。

图4-29 工程优化等级

这里主要是查看C语言代码的运行时间,在最左侧的“Register”框内有一个“sec”选项,这个选项显示的是单片机运行了多少时间。单击复位按钮,会发现“sec”变成了0,然后在P0=0x00;这一句设置一个断点(左键双击行号),在P0=0xff;这个位置再设置一个断点,点击全速运行按钮,会直接停留在P0=0x00;会看到时间变化成0.00010373 s,如图4-30所示。注意,这里设置的优化等级是默认的8,如果使用的是其他等级,运行时间就会有所差别,因为优化等级会直接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

图4-30 查看程序运行时间(一)

再单击全速运行按钮,会发现sec 变成了0.04823040,如图4-31所示,那么减去上次的值,就是程序在这两个断点之间执行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这个for循环的执行时间,大概是48 ms。可以通过改变30000这个数字来改变这个延时时间。要注意i的取值范围,如果大于65535,程序就无法运用,因为i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大于这个值,如果要大于这个值且正常运行,必须改变i定义的类型。

图4-31 查看程序运行时间(二)

(5)使用监视窗口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观察窗口来查看寄存器的状态、时间值、变量值等。打开观察窗口的方法可以使用调试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也可以在“视图”和“外围设备”菜单中打开。

实际上,在debug模式中,除了可以查看程序运行了多长时间外,还可以观察各个寄存器、各个变量的数值变化情况。点击View 菜单里的“Watch Windows”→“Watch 1”,可以打开变量观察窗口,如图4-32所示。

图4-32 变量观察窗口

在这个窗口内,可以通过双击鼠标或按F2键,然后输入我们想观察的变量或寄存器的名字,后面就会显示出它的数值,在图4-32中,观察变量i的值是0x7530,其十进制为30000。

观察P0端口的变化。在“”(外围设备)菜单栏中选择“I/O Ports”→“Port 0”选项,如图4-33所示。

图4-33 端口监视窗口调试(一)

寄存器P0的监视窗口会出现在软件界面上,如图4-34所示。

图4-34 端口监视窗口调试(二)

将监视窗口拖至合适的位置,单击单步运行按钮,Port0端口的值将随程序运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如图4-35所示。

图4-35 端口监视窗口调试(三)当前状态为P0=0xff

Keil uVision提供了功能强大的调试功能,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各项功能,尤其是通过调试窗口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寄存器、系统参数、内存变量、函数入口、函数调用关系、各端口变化情况等。同时,可将C语言、汇编语言(通过反汇编生成)、机器代码(可以直接观察指令长度)在同一窗口显示,这些功能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变得具体的、形象的、可观察到的内容,这对学习单片机原理是很有帮助的。

根据本项目学习的知识技巧,调整任务4.2程序中i的值,使其延时精确到500 ms。

参考值如图4-36所示,当i的值为50000时,发现for运行时间约为494 ms,接近500 ms。

图4-36 for循环确定延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