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青川县青竹江河湖公园:四川水生态文明研究成果

青川县青竹江河湖公园:四川水生态文明研究成果

【摘要】:目前,青川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青竹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把保护工作放在第一位,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抓住国家河湖公园建设契机,做好河湖公园体制建设,做好河湖治理工程、山洪治理工程。青川县依托青竹江流域,建设青竹江河湖公园、建设生态走廊,在水利风景区建设,水生态文明上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在青竹江国家水利风景区率先推行“河长制”,进一步明确水资源保护责任。图9-12青川县青竹江河湖公园

青竹江(又名清水河),发源于四川青川县摩天岭南麓及龙门山北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在青川县境内西部和中南部,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溪镇、桥楼乡、曲河乡、前进乡、关庄镇、凉水镇、七佛乡、马鹿乡、竹园镇汇入黄沙河(又名清江河、下寺河),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注入白龙江,境内流长154 km,集雨面积1 765 km2,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8.05万kW。青竹江是青川县的母亲河,境内流长154 km,自然景观以峡谷、滨水景观为特色,由西北向东南形成了贯穿青川县的绿色生态走廊。青竹江水利风景区的规划面积为1 753 km2,水域面积占 130 km2,景区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生态优势突出,生态基础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1.7%;水网密布,大小溪沟河流甚多,水利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目前,青川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青竹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把保护工作放在第一位,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抓住国家河湖公园建设契机,做好河湖公园体制建设,做好河湖治理工程、山洪治理工程。青川县依托青竹江流域,建设青竹江河湖公园、建设生态走廊,在水利风景区建设,水生态文明上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已经完成了青竹江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纲要,将整合景观资源,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整合阴平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青溪古城以及阴平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片,打造生态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及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景区。

青竹江国家水利风景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在打造过程中,重点突出沿河两岸的自然风景;待曲河水库建设完成后,风景区将兼具旅游、水利两项功能,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打造特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环境保护建公园。在青竹江国家水利风景区率先推行“河长制”,进一步明确水资源保护责任。在规划区内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修复、河湖岸线保护管理等生态保护性工程,进一步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江河湖泊等典型生态系统,全面提升辖区生态功能。

二是围绕生态旅游建公园。结合国家河湖公园建设,以水利风景资源为统领,整合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平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东河口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着力建设一批生态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感恩文化及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景区,将青竹江河湖公园打造成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www.chuimin.cn)

三是围绕脱贫攻坚建公园。积极挖掘河湖公园生态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以流域发展带动区域发展,积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精品民宿、生态农业等方式实现致富增收。创新推行“飞地借水扶贫”模式,在具备条件的河谷地区大力推进产水配套,在农业园区建设高效智能节灌设施,引导高山缺水贫困户通过“三资入股”方式到园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解决高山群众因水致贫难题。

图9-12 青川县青竹江河湖公园(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