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以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部门,定期对该地区水资源供水、用水、境外调水工程和开发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节水宣传在各水资源重点修复区内开展“节水”专题活动,通过公告、讲座、宣传单等形式,调动居民家庭节水积极性,使节约用水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积极推广和提升节水器具的应用和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生活节水水平。......
2023-09-22
成都自2013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序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塑造城乡水生态风貌,大力弘扬蜀水文化精髓,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路越走越宽,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美丽答卷。2017年12月11日,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给出的技术评估意见,33项验收指标中,成都有7项超额完成、26项全面完成,在全国11个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7]
试点以来,成都坚持绿色发展路径,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安全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积极开展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水共治”,不断完善水生态格局,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绘就百水润城、水清岸绿的美丽水生态画卷中,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子。成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效显著:
(1)环城河湖水系连通率达100%
成都坚持以河湖水网建设为重点,构建互联互通、可调可控、共享共治的水网体系,打造富有地域人文特色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切实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成都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建设完成清水河—锦城湖—府河连通工程、青龙湖—东风渠连通工程等一批连通工程,环城河湖水系连通率达到100%。同时,推进河湖水系生态用水增加工作,改善成都市平原区河道内生态用水不足的现状。成都市湔江、西河和南河生态基流满足程度达到95%。此外,成都还加强湖泊湿地建设。目前,建成锦城湖和青龙湖一期和白鹭湾湿地、香城湿地、中和湿地等。精心打造包括双流区白河湿地群、新津县白鹤滩湿地、斑竹林湿地、青白江区凤凰湖湿地工程二期、崇州市桤木河湿地、羊马河湿地等一批各具特色、示范性强的湖泊湿地工程。
(2)综合治理全市413条中小黑臭河渠
成都坚持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现绿意盎然、水韵悠长、独具特色的城乡生态风貌。近年来,通过采取“截污、清淤、配水、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对全市413条中小黑臭河渠实施了综合治理,总投资约33亿元,共治理下河排水口11 377个,新建污水管道1 357 km、污水处理设施369座,关闭或整治养殖场和排污企业1 720家,实施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清违建等“四清”治理,基本实现全域河渠无垃圾、无淤泥、无杂物、无违建的“四无”目标,全市河渠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水环境质量持续总体呈好转态势。同时,成都实施龙泉山区“百湖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35亿元,建成龙泉山“百湖工程”90座,新增或恢复水方3 161万m3,新增或恢复水面8 446亩,为龙泉山脉地区的农业生产、旅游发展和生态植被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3)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市场占有率达100%(www.chuimin.cn)
成都在保护优化水资源方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实施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行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在用水总量控制上,加强区域水资源统一综合配置和水资源论证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及水资源费征管。在用水效率控制上,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限制高耗水产业,提升用水效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16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50.57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6.78 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在城镇节水方面,将市本级8 407户自来水用水单位和174户地下水取水单位纳入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执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市鼓励支持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器具普及推广,制定了《成都市中心城区节水技术改造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市场占有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246个、省级节水型重点县3个、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80个。
(4)全市城乡供水能力达每日540万m3
成都全力保障水安全,改善民生福祉,坚持把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作为民心工程,着力打造安全可靠的城乡供水、防洪减灾体系,切实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目前,已完成自来水七厂一期工程、怀远水厂一期工程等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及供水管网改造,全市城乡供水能力达每日540万m3。率先在全省全面解决“十二五”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用水集中供水覆盖率达90%,构建起了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中心城区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开展金马河防洪整治工程,以新建、加固、生态景观提升堤防及应急防洪通道建设为基础,构建防洪安全及抢险避灾体系。实施1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涵盖邛崃市斜江河、崇州市羊马河等9条河流。建成市级防汛抢险物资储存仓库6 473 m3。[8]
图9-6 锦江河道(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有关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文章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以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部门,定期对该地区水资源供水、用水、境外调水工程和开发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节水宣传在各水资源重点修复区内开展“节水”专题活动,通过公告、讲座、宣传单等形式,调动居民家庭节水积极性,使节约用水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积极推广和提升节水器具的应用和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生活节水水平。......
2023-09-22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二十二日,孝文帝抵达鲁城,亲自祭祀孔庙。……六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若有违反者,免去官职。二十一日,孝文帝下诏,依照《周礼》所载规格,改用长尺、大斗,将这一决定公布天下。......
2023-08-07
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建设,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即构建大城市带群关系,形成以城市为区域发展极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战略。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最高水平,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发展目标。......
2023-11-19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Urban Waterways梁 芳Liang Fang摘要 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是发展趋势。指出碳纤维生态基、复合酶类、生物菌剂等是提高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措施,在河道污染治理的实际应用中有效。城市河道污染问题集中体现为水体缺氧、化学需氧量超标、氨氮污染严重、底泥黑臭等。......
2023-11-17
相应地,上海市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力度,并日益增多地落实于具体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政策推进、滨水空间的环境整治与功能再构,以及生态建构与低碳行动等具体且有成效的城市环境建设之中。......
2023-08-29
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精髓,决策科学化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因此,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首要的是掌握城市生态规划的有关理论、原理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城市生态规划决策实践,提高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科学性。3)决策系统决策系统是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核心,是指拥有规划管理决策权的领导集体或个人。......
2023-11-19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2023-11-19
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具有三种基本关系。2)不与能流、物流直接偶联的资金流这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与财政和金融部门的资金往来。通过投资、补贴、贷款等方式,资金从财政、金融部门流向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类工商企业,企业的资金又以税收、上缴、还本付息等方式流向财政、金融部门。......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