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成果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成果

【摘要】:成都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遵循总书记“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指示,筛选出新区高品质的滨水空间、梳理沿线土地资源,用以承载高能级的城市功能,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主界面。当前,为了继续加快推进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于2021年8月6日正式发布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专程到成都市天府新区调研指导,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3]公园城市,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使公园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实现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的转变,是城市建设理念的一场革命。公园城市具有以下四大特征:一是突出了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二是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三是突出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四是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4]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新模式,体现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水是生态文明之基,是公园城市最核心的生态要素,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天府新区公园城市以水而建,在水总体规划方面,做足水文章,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进行系统梳理,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系统策划和设计,构建起亲水宜居的公园城市水环境。当前,《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公园城市水系统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新区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该文件对“一江三河”(锦江、鹿溪河、雁栖河、柴桑河)重要流域进行滨水岸线详细设计,形成了“一江三河川流不息,百支多渠细水长流,湿地湖库珠落玉盘”的新区水系空间方案。

成都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遵循总书记“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指示,筛选出新区高品质的滨水空间、梳理沿线土地资源,用以承载高能级的城市功能,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主界面。筛选出优质滨水空间,搭配政务、法务、商务、科创、文创等片区中心功能,以水岸凝聚片区活力,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塑造了交相辉映的城水关系。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以水为脉,串起人民亲水乐水的美好生活:依托水网体系构建具有新区特色的“社区蓝道+郊野蓝道”双层蓝道网络,“社区蓝道”穿越社区、湿地点缀、公共功能集聚,串起公园社区亲水乐水的日常生活;“郊野蓝道”穿越乡村、保留自然野趣、乡村振兴产业集聚,承载泛舟漂流捕鱼捉虾的亲自然生活,让新区河湖成为人与自然各美其美、和谐共生的美好空间。[5]

(www.chuimin.cn)

图9-5 成都交子公园(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经过3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为了继续加快推进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于2021年8月6日正式发布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共十一章七十六条,分别从总则、生态本底、空间格局、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价值转化等方面详细阐释了成都将如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根据该条例,成都将依托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天府绿道天府蓝网以及全域公园体系等,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为一体的生态基础。[6]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以绿色空间为底色,以山水田林为景观,以历史人文为特质,以公园街区为场景,精准标定了新时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是成都成为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典范的契机。成都山水田园的历史传承、人城相融的营城范式和绿色发展的格局框架,为未来城市形态塑造提供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