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强化河湖长制,加大管护力度

强化河湖长制,加大管护力度

【摘要】:建立健全河湖管护制度体系,完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强化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加强监督执法问责。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水岸联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总量,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全流域、全过程、全方位的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

江河湖泊是宝贵的绿色资源,但长期以来,一些河湖问题突出,如功能衰减退化,河湖水域面积萎缩严重,生态空间缩小,河道管理范围内侵占严重,乱象丛生。“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现象普遍,水域岸线过度开发、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深水浅用等问题突出;河湖生态用水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远远超过承载能力,导致生态退化;河湖水体污染严重,功能丧失,一些河湖水体黑臭,鱼虾绝迹,失去了水的使用功能。维护河流生态健康,不仅是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首先要强化河湖长制,以完备的河湖名录、明晰的河湖长责任、系统的政策制度、科学的河湖治理、现代的技术支撑五大体系为统领,深化激励、考核、暗访、督查、省级协调、聚焦突出问题持续发力六项机制,深入实施“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突出抓好“5+9”(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河湖“清四乱”、水土保持小水电清理及生态流量监督+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监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沿岸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港口码头污染防治、长江流域禁捕禁渔、水源涵养区保护、河道岸线及沿江森林或湿地保护)重点工作。强化新技术应用与现有监督手段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督模式。

其次要加大河湖管护力度,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继续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合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强化分区管控措施,促进岸线合理高效利用。加快智慧河湖建设,建立“一河(湖)一档”,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数据库和“一张图”。推进河湖示范县和示范河湖建设。建立健全河湖管护制度体系,完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规范疏浚砂石资源利用机制。强化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加强监督执法问责。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继续做好小水电清理整改“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一站一策”整改方案。(www.chuimin.cn)

再次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落实《四川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方案》,加强生态流量监督性监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保障措施,落实监督责任,有效保障生态流量,不断改善水生态。加强河湖生态调度,将主要江河和重要湖泊上的水利水电、航运枢纽等工程的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建立常规生态调度机制,适时适度实施生态补水。

最后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水岸联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总量,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全流域、全过程、全方位的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重点流域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