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挖掘蜀水文化精髓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挖掘蜀水文化精髓

【摘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入挖掘蜀水文化,着力提高蜀水文化、蜀水文明伟大意义的认知度,可以赋能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蜀水文化建设中,成都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着力打造城市水文化特色,做强蜀水文化品牌。人靠水,水养人,当前,如何立足巴蜀文明,深挖天府文化内涵,让蜀水文化“活”起来,四川省通过借鉴都江堰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赋能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

自古以来,“蜀水文化”就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在诗人李白、杜甫、薛涛的笔下,甚至美于长安等地。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入挖掘蜀水文化,着力提高蜀水文化、蜀水文明伟大意义的认知度,可以赋能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四川省水文化建设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节水、爱水、护水、亲水”意识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水利和民生水利成为全社会共识,形成了“合力兴水、和谐兴水”的良好社会氛围;蜀水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交相辉映,“李冰精神”在长期治水实践中,特别是在抗击特大地震、特大洪水和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升华,并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水利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水利职工的文化素质大为提高,蜀水文化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蔚为可观,蜀水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蜀水文化产业正在形成。

为了持续推进水文化建设,早在2012年,四川省水利厅发布了《蜀水文化建设纲要》,从保护蜀水资源、蜀水文化遗产、开展蜀水文化研究和活动、加强蜀水文化宣传教育、培育蜀水文化产业等各方面建设蜀水文化品牌。经过几年建设,四川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明显增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蜀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相适应的蜀水文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蜀水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产品更加丰富,不断满足水利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总体而言,四川水利行业的文化软实力大为增强。

在蜀水文化建设中,成都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着力打造城市水文化特色,做强蜀水文化品牌。第一,做好蜀水文化品牌建设规划。成都大力弘扬蜀水文化精髓,秉承先贤“善待水、善治水”的优良传统,将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融入到现代水利建设和管理当中,通过摸清水文化家底,加强水文化保护,传承水文化精神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全市水文化的层次与品质。目前,成都已把城市水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市“2025”规划中,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宜居之城打造统筹考虑,进一步优化千年水网,建设活水成都。第二,以实际行动推动蜀水文化建设。比如,成都一年一度的“蜀水杯”水利摄影大赛上,一幅幅水利人物、水生态环境的摄影作品美轮美奂。以“水文化”为主题的郫都区望丛文化园中,望丛祠、龙舟会、水乡绿廊等文化遗址颇有古蜀气息。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自身特点,于2012年在羊马校区建成水文化长廊,长廊分为:“水域文学”反映我国不同时期文学与水的关系;“蜀水文化”反映四川不同时期水利建设的特点;“水贯中西”彰显西方水工程文化的不同等三大主题,普及宣传水文化。碧波万顷的都江堰边,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重现了古代风俗礼仪。首个国家级的“中国山水文化博物馆”中,大量蜀山蜀水画作展现出蜀国风情……人靠水,水养人,当前,如何立足巴蜀文明,深挖天府文化内涵,让蜀水文化“活”起来,四川省通过借鉴都江堰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赋能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

(www.chuimin.cn)

图7-9 醉美盐源泸沽湖(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图7-10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文化长廊(图片来源: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