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充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优势和深厚的蜀水文化积淀,通过打造水利风景区升级版,在全国率先开展河湖公园建设。河湖公园建设的方式,主要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江河湖库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四川省授牌了9个首批河湖公园试点,分别是:凉山州邛海-安宁河流域、青川县青竹江、绵阳市仙海、巴中市化湖、苍溪县白鹭湖、开江县宝石湖、大竹县百岛湖、南部县八尔湖、都江堰东风渠。......
2023-11-17
公园城市类似于欧洲国家提出的“花园城市”,由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进化而来,是在公园里建城市,在城市里建园林,是城市的最高级别与最完美形态。成都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和“示范区”。2018年2月习近平视察天府新区时提出要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2018年11月四川省决定率先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体现了城市建设从注重园林绿化指标到关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共同发展直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的能级跃迁。公园城市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为主导,评价指标为水资源、绿地、能源、城市基础设施、交通、人居、生态建筑、生态产业、环境教育等,核心指向在于构筑山水林田湖人城生命共同体。
水是城市发展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建设公园城市,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实现人水和谐、城水和谐、可持续发展。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属长江上游岷江、沱江流域,岷江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 70.4%,沱江流域占29.6%,有河流150条、1 500多km,水库189座。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成都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 114.1 mm,每年总量为138.59亿m3,全市年地表水产生量约89亿m3,岷江上游来水144亿m3,地下水天然资源量31亿m3,总计264亿m3,所以境内水系发育,河流纵横、沟渠交错,库、塘、堰星罗棋布。在自然形成和人为改造的双重因素下,成都市内水系充分发育,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河网密度达1 km/km2,居全省之首,水域面积752.5 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1%。[14]所以,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岷江之水流经都江堰,千年来,滋润了成都平原。如今,成都正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了一系列的湿地、公园,合计超过15 000亩,还有更大面积的绿地。如何用好水资源,发挥水元素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成都应找准路径,做好公园城市“水文章”,打造水治理国家级“样本”。
为提高区域水环境容量,打造水系绿地链,成都高新区启动“碧水”行动,大力推广“中水+湿地”模式,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城市本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让城市格局更加优化、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产业发展更加绿色,努力打造低碳之城、宜居宜业之城。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在经步道分隔出来的碎石地里,风车草、芦苇、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绿油油地绵延上百亩。在这绵延的绿意和造型别致的景观下,一个为城市中水准备的“净水器”正24小时不间断运转,从成都市第九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将在这片湿地被净化为Ⅲ类乃至Ⅱ类水体标准,补给肖家河、南杆堰等水系。中和湿地占地约3 000亩,以一条新开排洪渠作为园区水系主脉,串联起洗瓦堰、湿地水系、景观湖区水系支脉。根据地形条件、生态基础等因素,形成了森林浅丘、净化湿地、体验湿地、邻里花园、碧湖草坪五大特色主题园区。中和湿地定位为“雀鸟栖息的生态湿地、轻桡碧波的感官公园”,建设完成后的绿地率将达到90%,通过水系完善、植被覆盖,吸引并留住鸟类、蝶类、鱼类等动物,完善生物多样性,构建起绿色生态圈,同时兼备科普、文化、休闲功能。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如何做好水文章,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担负着先行先试、开路先锋的重任。目前,成都正在大胆探索,科学实践,创造可被其他地方学习、借鉴、复制、转移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www.chuimin.cn)
图7-8 成都市肖家河中水湿地公园(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有关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文章
四川省充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优势和深厚的蜀水文化积淀,通过打造水利风景区升级版,在全国率先开展河湖公园建设。河湖公园建设的方式,主要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江河湖库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四川省授牌了9个首批河湖公园试点,分别是:凉山州邛海-安宁河流域、青川县青竹江、绵阳市仙海、巴中市化湖、苍溪县白鹭湖、开江县宝石湖、大竹县百岛湖、南部县八尔湖、都江堰东风渠。......
2023-11-17
仙海湖水质常年保持总体Ⅱ类以上,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300天以上。绵阳城市后花园的地位不断巩固,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开放河湖深入人心。注重民生福祉改善,构造幸福河湖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1 7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 82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8.6亿元,年接待游客267万人次,旅游收入5.4亿。......
2023-11-17
而且要通过电视、广播、短视频等媒体媒介手段广泛宣传,依法公布相关信息和工作动态,让全社会了解和掌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增强人们的水生态文明意识,构建全民行动格局。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树立群众水生态文明理念,增强保护水生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23-11-17
化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巴州区化成镇,既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也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化湖距巴中市城区23 km,属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在化湖的中心,有高于正常水面3 m以上的天然岛屿四个,总面积1万多km2。目前,巴中市多方借力加快化湖河湖公园建设步伐:首先,借地方财政之力,夯实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2023-11-17
所以,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利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工作部署。由此,根据国家、水利部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精神,四川省积极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把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023-11-17
我国每年总用水量约6 000亿m3,正常年份缺水约500亿m3,缺水主因已由供给不足转变为承载不足,尤其是海河、黄河、辽河、西北诸河和东部沿海等地区,既严重缺水又严重超载。同时,黄河、海河、辽河水资源量位于十大水资源区的末尾,河流水质最差,处于中度或者是轻度污染状态。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对水生态系统实行严格的保护,保证水生态环境质量清洁,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2023-11-17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如何指导治水兴水实践?本书的编者成都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基地课题组依托的单位是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历来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结合,依托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2023-11-17
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发展新格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让四川省水利工作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四川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主动对接“一极两中心两地”的城市化格局,优化发展布局,强化规划引导,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加快形成与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格局,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