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成果

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成果

【摘要】:对此,水利部从2004年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为了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结合我省湿地保护修复实际,2017年10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要求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直相关部门编制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部分地区出现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萎缩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水利部从2004年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和总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经验,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上、管理上、制度建设、体制建设和资金渠道的拓展等方面有益的经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立足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遏制局部地区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图6-5 繁花似锦的泸州市纳溪县清溪河小流域,清溪河小流域治理后(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十八大以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四川省遵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力度,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落实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对境内河流进行从源头到出境、上下游、左右岸兼顾的全面修复和保护,突出流域综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由开发中保护向保护中发展转变。在全省河湖生态治理方面,组织开展重点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河湖健康状况。以河湖及水利工程为依托,兴建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水利风景区,建成一批水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高城乡水系连通性,让水“活”起来,增强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在城镇河道治理方面,建设城市活水清水工程,通过控源、清淤、调水、岸线治理等综合措施改善水环境,确保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小流域生态治理,加快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大力开展生态健康河流、水库、小流域和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丰富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www.chuimin.cn)

同时,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大力建设湿地公园,逐步修复退化湿地,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充分发挥湿地净化水质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作用。为了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结合我省湿地保护修复实际,2017年10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要求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直相关部门编制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将湿地保护修复与流域污染治理相结合,开展重要湿地、湖泊、河流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施一批流域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村镇生活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滨生态恢复等方面生态治理项目。通过污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人工增雨、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拆除围网、生态移民和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17]通过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相关政策措施,2019年全省河湖生态系统功能加快恢复,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全省河湖水质创“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87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达85个,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图6-6 广元市旺苍县五红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通过坡耕地治理 助推乡村振兴(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