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水生态修复:洪涝灾害治理方案

四川水生态修复:洪涝灾害治理方案

【摘要】: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水灾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荆江分洪工程减轻了洪水危害的程度,保住了荆江大堤、武汉大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洪水灾害仍频繁发生,其中1991年、1998年最为严重。可以说,经济利益驱动是加重灾害的根本原因。四川、山东、广东、甘肃、内蒙古、云南6省(自治区)洪涝灾害较重,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的70.2%。全国30省因洪涝受灾人口、

水是生命之源,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江河水系是古代农业文明乃至现代社会生活所依托的最为重要的自然条件,但同时,水患也是危害人类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自古以来,水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造成无数次的灾难。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水灾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

华夏水患,黄河为大。”黄河是我国历史上决口、泛滥最多的一条大河,历史上有记载的较大改道就有26次,正所谓“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1]近代中国,黄河一再泛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也水患频繁。到了20世纪,水灾在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记录:1915年珠江大水;1921年、1931年江淮大水;1933年黄河大水;1939年海河大水;等等。每一次灾难都让人刻骨铭心,其中1931年的江淮大水是20世纪以来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次。

自然灾害不会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变更而自行退缩。1949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洪灾。刚从战争硝烟走出来的淮河流域人民,还来不及松口气,就遭到一场大洪水的袭击。长江流域也泛滥成灾,荆江大堤也险些决口。据记载,这次水灾,被淹耕地约l亿亩,粮食减产120亿斤,灾民达4 000万人。[2]1950年夏,淮河流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采取各种办法救灾度荒、重建家园时,河南与安徽交界处又连降暴雨,河水猛涨,安徽等省灾情严重。1954年,刚刚成立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遭遇了继1931年以来的又一次长江大水,面对严峻的挑战,新生的人民政权经受住了考验。1954年的大水,即使在重灾区也没有发生23年前出现的几十万人被洪水吞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卖儿鬻女的悲惨景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荆江分洪工程减轻了洪水危害的程度,保住了荆江大堤、武汉大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洪水灾害仍频繁发生,其中1991年、1998年最为严重。1991年与1954年相比,从雨涝情况来看,1954年的更为严重。但1991年江淮一带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危害程度大大超过了1954年。除了气候的原因之外,人为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1991年洪水主要是内涝造成的。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大办乡镇企业,围湖造田,排水成了问题。太湖流域出湖流量仅为1954年的l/3。所以一旦遇上大暴雨,积水排不出去,这就加剧了洪水泛滥。可以说,经济利益驱动是加重灾害的根本原因。1998年长江流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当年大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660亿元,上百万人失去家园,数千万亩农田减产或绝收,对全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20世纪的洪涝灾害尚令人记忆犹新,而21世纪的洪灾则继续危害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步迈进的中国。以“十三五”期间的数据为例,从2017年到2019年,每年均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2017年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干流西江共发生10次编号洪水。长江发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水同时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黄河支流无定河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松花江支流温德河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全国有47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96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0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2017年,全国有30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天津未受灾),湖南、吉林、广东、广西、江西、湖北、陕西7省(自治区)洪涝灾害较重,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的76.7%。2017年,全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1 936县(市、区)、17 832乡(镇)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5 514.90万人,因灾死亡316人、失踪39人,紧急转移712.51万人,倒塌房屋13.78万间,104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直接经济损失2 142.53亿元,占当年GDP的0.26%。[3](www.chuimin.cn)

2018年,全国主要江河共发生7次编号洪水。其中,长江干流发生2次编号洪水,嘉陵江上游、涪江上游、沱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大渡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黄河干流发生3次编号洪水,渭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松花江和淮河流域沭河各发生1次编号洪水。全国有454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72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4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金沙江干流、雅鲁藏布江干流因冰山泥石流先后4次形成堰塞湖。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洪涝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百分比等主要洪涝灾害指标分别比2008—2017年的平均值少49.4%、77.1%、30.4%、85.9%、56.1%,因洪涝死亡失踪人数为1949年以来最低,因洪涝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百分比为1990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四川、山东、广东、甘肃、内蒙古、云南6省(自治区)洪涝灾害较重,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的70.2%。2018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 149县(市、区)、19 515乡(镇)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5 576.55万人,因灾死亡187人、失踪32人,紧急转移836.25万人,倒塌房屋8.51万间,83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直接经济损失1 615.47亿元,占当年GDP的0.18%。[4]

2019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辽、太湖6个流域发生14次编号洪水,其中,长江1次、黄河4次、沂河和沭河各1次、西江和韩江各2次、嫩江和松花江各1次、太湖1次。发生编号洪水的次数为2013年有统计以来最多,较2013—2018年平均值多1倍。长江发生1次编号洪水,中下游发生区域性洪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特大洪水;黄河发生4次编号洪水,上中游发超警戒水位洪水,上游发生1989年以来6月同期最大洪水,中游及渭河发生秋汛;松花江、嫩江分别发生1次编号洪水,松辽流域发生2013年以来最大洪水,多条主要支流洪水并发。全国有61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119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35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超保证水位洪水、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的河流条数均多于2018年。全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洪涝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百分比等主要洪涝灾害指标分别比2009—2018年的平均值少53.1%、25.8%、25.7%、81.9%、51.3%。山东、四川、江西、湖南、黑龙江5省洪涝灾害较重,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的65%以上。全国因洪涝共造成4 766.6万人次受灾,658人死亡失踪,263.2万人次紧急转移;10.3万间房屋倒塌,14.8万间严重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6 680.4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 321.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 922.7亿元,占当年GDP的0.19%。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了108起造成人员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导致347人死亡,略低于2011—2018年因山洪灾害死亡人口的平均值。[5]

2020年迄今的水旱灾害公报尚未发布,但今年7月河南的水灾再次令人触目惊心。2021年8月2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第十场“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称,截至8月2日12时,全省共有150个县(市、区)、1 663个乡镇、1 453.16万人受灾。全省组织紧急避险93.38万人,转移安置最高峰值147.08万人;倒塌房屋30 616户、89 00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 635.6万亩,成灾面积872.3万亩,绝收面积380.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 142.69亿元。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遇难,50人失踪。其中,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新乡市遇难7人,失踪3人;平顶山市遇难2人;漯河市遇难1人。[6]

洪水造成的一次性损失往往很大,不仅危害农业生产、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设施,而且间接诱发其他灾害,造成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十分巨大。因此,洪水是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最大自然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规模治水取得很大成就,然而中国的水患并未减轻。对此,江泽民曾经指出:“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必须引起全党和全国的高度重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