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四川研究成果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四川研究成果

【摘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使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和谐发展。

关于水生态文明的概念,许多学者都有相关论述,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关于水生态文明的概念主要有总和、状态、形态和发展四类,本书认为水生态文明概念是人水相依、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和谐”

水生态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

2.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加强水资源管理

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水资源的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水资源的短缺一直是制约国家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主要是对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从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对水资源配置的合理和协调利用的平衡机制的角度出发,调整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优化利用水资源的模式,减少了人类对水生态系统的不合理利用和干预。此方案对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使我国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可持续有序健康发展。

3.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水资源节约(www.chuimin.cn)

解决水问题、建设水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准确把握当前水利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工作总基调,加快转变治水思路和方式,把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贯穿于治水的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不断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目标是水生态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目标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因此,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使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和谐发展。

5.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

建设水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改变单一的防洪、供水和发展生态的传统思维模式,坚持人本理念、着眼人水和谐、实行统筹治水,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观念引导行动,若全社会都树立了良好的水生态文明观,则会引导大家都采取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由此水生态文明建设也会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