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生态转化:生态美学引论

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生态转化:生态美学引论

【摘要】:随着生态研究的逐步展开,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复兴之梦想的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生态思想资源,生态美学研究也不例外。简言之,只有深入思考中国传统思想与当代生态思想的内在关联,才能避免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之弊病。或者更具体一点说,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走向国际学术界的路径是什么?因此,中国生态美学任重而道远。

随着生态研究的逐步展开,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复兴之梦想的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生态思想资源,生态美学研究也不例外。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思考如下问题:

1.中国传统思想为什么容易与生态思想挂钩?在笔者看来,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节律——自然规律制约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农耕生活世界中提炼出来的价值观念,往往体现为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歌颂自然。因此,当中国古代哲人思考文明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元问题”时,自然而然地提出了“道法自然”等哲学命题。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有一种明显的“美化自然”的现象,比如,“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等命题,一厢情愿地将天地(也就是自然)的特性概括为“生生之德”,有意无意地掩盖或忽略了自然的残酷性,诸如中国历代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道家相对冷静一些,提出了“天地不仁”这样的命题,看到了自然的“生杀”二重性。因此,如果我们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依然像古人那样不加反思地美化自然(就像中国山水诗或山水画的惯常倾向那样),甚至试图通过美化中国传统社会来批判当前的生态危机,那必然文不对题。简言之,只有深入思考中国传统思想与当代生态思想的内在关联,才能避免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之弊病。

2.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如何实现国际化?或者更具体一点说,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走向国际学术界的路径是什么?在全球化的整体语境中,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面临着国际化问题。由于历史传统悠久,文化成分多元,社会结构复杂,如何选择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路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学术界。笔者奉行的学术信念是“全球共同问题,国际通行话语”——针对世界各民族共同关心的现实问题而作出理论回应,严格遵照国际学术规范和通用术语,决不轻易地制造内涵模糊的新概念。为此,借鉴挪威生态哲学家奈斯影响广泛的“生态智慧T”,笔者构建了“生态智慧C”来作为中国生态智慧实现国际化的路径。[4]因此,概括来说,“生态智慧C”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体,以生生本体论与价值观为根基的生态审美智慧,其当代理论形态就是生生美学。

总而言之,所谓“中国生态美学”就是由中国学者在中国语境中构建的生态美学,它毫无疑问是国际生态美学的一部分。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学术队伍庞大等方面的优势,中国生态美学有可能在国际生态美学领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可能性仅仅是可能性。由于抽象思辨能力与逻辑论证能力不发达、外语写作能力薄弱、国际化视野不够开阔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生态美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至今依然十分微弱。因此,中国生态美学任重而道远。

【注释】
(www.chuimin.cn)

[1]拙文《西方环境美学在新世纪的深化与拓展》对此进行了详尽研究,该文发表于《学术论坛》2015年第1期。

[2]参见[美]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沈原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美]罗伯特·路威:《文明与野蛮》,张庆博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6页。

[4]参见本书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