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的生态美学内涵和策略源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试图进而根据当代生物学和生态知识,反映、重构美学理论。这就意味着,生态美学将问题集中在审美方式上,旨在探讨如何将生态意识介入审美活动之中,让生态意识在审美体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主导作用。鉴于以上考虑,笔者一贯将生态美学定义为“生态审美理论”或“关于生态审美的研究”。......
2023-11-17
从研究动机来看,我们从事生态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回应生态危机,为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威胁提供理论参考。众所周知,当代环境伦理学一般被视为“应用伦理学”的一部分,而环境美学则被视为“应用美学”,比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就成立了“应用美学国际学院”,其研究重点正是环境美学。因此,与书斋化的传统美学理论不同,生态美学应该是一种能够解释当代审美现象、引领时代审美趣味的美学理论,并尽可能地将这种生态美学在重大社会实践如城乡规划建设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总而言之,生态危机主要是现代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危机,我们可以据此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在“超越”的意义上理解“后”)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在汲取前现代美学与现代美学的积极成果的同时扬弃二者的理论缺陷,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来构建生态美学。只有这样,生态美学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注释】
[1]参见卢风:《从现代文明到生态文明》,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总序”,第2页。
[2]参见[美]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沈原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www.chuimin.cn)
[3]这个理论模型正式出现于拙文《雾霾天气的生态美学思考——兼论“自然的自然化”命题与生生美学的要义》,《中州学刊》2015年第1期。参见本书第六章。这两章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敬请读者谅解。
[4]关于“文弊”概念的提出过程及其理论内涵,请参见程相占:《生生美学论集——从文艺美学到生态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也可以参见拙文《生生美学的十年进程》,《鄱阳湖学刊》2012年第6期。
[5]参见Michael Allaby,Oxford Dictionary of Ecolo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p.52.
[6]袁宏道:《雪涛阁集序》,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62页。
有关生态美学引论的文章
米克的生态美学内涵和策略源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试图进而根据当代生物学和生态知识,反映、重构美学理论。这就意味着,生态美学将问题集中在审美方式上,旨在探讨如何将生态意识介入审美活动之中,让生态意识在审美体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主导作用。鉴于以上考虑,笔者一贯将生态美学定义为“生态审美理论”或“关于生态审美的研究”。......
2023-11-17
正是为了拯救生态危机,为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存在和健康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开始了从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艰难转型。美学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美学顺理成章应该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康德甚至特别强调,为了确保审美的纯粹性,必须忽略客体及其实在性。我们倾向于从文明转型的角度来界定生态美学的性质,将之视为美学为了适应生态文明时代而进行的生态转型。......
2023-11-17
这几句话也回答了曼科夫斯卡娅把“环境美学”称为“生态美学”的原因。像托德瓦因等人那样,不加分辨地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是否合理呢?[34]那么,将环境美学称为生态美学到底有没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认为,国内外之所以不断有学者认为环境美学就是生态美学,是因为“生态学”这个概念在发挥着无形的作用。......
2023-11-17
要理解“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无疑应该首先理解“文明”。文明与野蛮的结果便相互抵消。……对于生态美学研究而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它引领我们着力解决生态审美观问题。生态美学研究应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从理论上剖析传统审美观的各种弊端,分析生态意识和生态知识对于生态审美的重要性,探索实施生态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3-11-17
与一些学者站在实践美学的立场上批评生态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张玉能试图从实践美学的框架中发展出生态美学,明确提出生态美学是实践美学不可或缺的维度。[22]张玉能的博士季芳进一步认为,实践美学本身就蕴含着阐发生态问题、拓展生态维度的思想原理。实践美学要想真正生发出生态美学来,合理的思路是将现代工业文明产生以来的“非生态的实践”,改造为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实践”。......
2023-11-17
与传统审美理论不同,生态审美首先强调伦理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没有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就无从谈起。因此,倡导“爱物”的生态伦理学,可以视为生态危机时代对于改善人性素质、提升人性境界的期盼和吁求。笔者这里所探讨的生态伦理学可以概括为“强调生物圈生态整体的人文主义”,近似于国际学术界所说的“生态人文主义”。......
2023-11-17
在回顾和总结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状况与理论成果时,有学者提出“尤以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影响为巨”。[36]笔者同意这个判断,并认为曾繁仁的生态美学代表了现阶段中国生态美学的最高理论成就。[46]简言之,曾繁仁注意到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区别,他的策略是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自己业已形成的生态美学,进而“将环境美学纳入其中”。......
2023-11-17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类共同福祉和共同命运的头等大事。中华美学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生态智慧,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华美学孕育在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明母体之中,生动地体现着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30]苏轼这篇名作并非讨论审美的理论,但是非常精彩地表达了中华美学精神及其生态智慧,我们今天可以将之概括为“共适”二字:人与人之间固然可以共同欣赏天地之大美,但人也应该让万物各随其时,各得其所,各适其性。......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