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审美理论不同,生态审美首先强调伦理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没有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就无从谈起。因此,倡导“爱物”的生态伦理学,可以视为生态危机时代对于改善人性素质、提升人性境界的期盼和吁求。笔者这里所探讨的生态伦理学可以概括为“强调生物圈生态整体的人文主义”,近似于国际学术界所说的“生态人文主义”。......
2023-11-17
从约瑟夫·米克1972年发表论文《生态美学构想》以来,[1]生态美学已经成为国际美学界的前沿领域之一。但是,关于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学术界依然分歧很大,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学者把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混同起来;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学者依然在质疑生态美学能否成立。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参照已经比较成熟的环境美学来界定、发展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于“艺术审美”的“环境审美”,它是对于自黑格尔以来、以艺术品为中心的“艺术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其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环境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区别与联系;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生态地审美”,即“生态审美”或曰“生态审美欣赏”,它的对立面不是“艺术审美”,而是传统的“非生态地审美”,亦即“没有生态意识的审美”。简言之,环境美学是就“审美对象”这个理论角度立论的,其核心问题是“审美对象是艺术品还是环境”;生态美学是就“审美方式”这个角度立论的,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生态意识引领下进行审美活动”。也就是说,在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中,如何使生态意识发挥引领作用而形成一种“生态审美方式”?(www.chuimin.cn)
生态审美是相对于此前的非生态审美(下文简称为“传统审美”)而言的,它是为了回应全球性生态危机,以生态伦理学为思想基础,借助于生态知识引发想象并激发情感,旨在克服人类审美偏好的新型审美方式与审美观。本章将对此进行比较详尽的论述。本章特别强调的是,生态审美与传统审美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构建生态审美理论的过程,也就是论述生态审美与传统审美之差异的过程。
有关生态美学引论的文章
与传统审美理论不同,生态审美首先强调伦理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没有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就无从谈起。因此,倡导“爱物”的生态伦理学,可以视为生态危机时代对于改善人性素质、提升人性境界的期盼和吁求。笔者这里所探讨的生态伦理学可以概括为“强调生物圈生态整体的人文主义”,近似于国际学术界所说的“生态人文主义”。......
2023-11-17
传统美学理论中有一系列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诸如美与真、艺术与真理、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知识、审美与认识,等等。这就意味着,只有自然科学知识所描绘的自然事物的特征才是“自然自身”,也就是自然事物“实际的审美性质”。为此,他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生态知识不是关于某一物种自身的一般知识——这是生物学知识;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生态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2023-11-17
米克的生态美学内涵和策略源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试图进而根据当代生物学和生态知识,反映、重构美学理论。这就意味着,生态美学将问题集中在审美方式上,旨在探讨如何将生态意识介入审美活动之中,让生态意识在审美体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主导作用。鉴于以上考虑,笔者一贯将生态美学定义为“生态审美理论”或“关于生态审美的研究”。......
2023-11-17
根据上述两条生态价值标准我们会发现,人类传统审美活动中存在着“不辨益害”乃至“以害为益”的荒谬错误——换言之,人类的审美偏好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数不胜数。[17]按照我们生态欣赏的价值标准,人类不应该再盲目地欣赏所谓的凤眼莲之“美”。......
2023-11-17
正是为了拯救生态危机,为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存在和健康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开始了从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艰难转型。美学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美学顺理成章应该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康德甚至特别强调,为了确保审美的纯粹性,必须忽略客体及其实在性。我们倾向于从文明转型的角度来界定生态美学的性质,将之视为美学为了适应生态文明时代而进行的生态转型。......
2023-11-17
生态美学的建设是国际上正在进行的一项工程。对于笔者的生态美学研究来说,康德以及伯林特的理论均是具有启发性的资源。在伯林特以环境为审美范式的思想启发下,笔者有理由提出下面这个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美学而言,哪种审美范式是最适合的?笔者的初步设想是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任何环境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强调所有要素在整个环境中的相互联系。以生态系统为审美范式,生态美学可能会有一个更有成效的未来。......
2023-11-17
天气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与天气相关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常见的审美现象。从生态美学角度思考雾霾天气,将激发我们反思和批判与文明相对立的“文弊”,高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章尝试从生态美学角度对雾霾天气作出理论回应。......
2023-11-17
较早以“生态美学”作为标题的论著发表于1972年。完全可以说,审美因素普遍地渗透在古往今来的所有文明成果中。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审美活动在历史上也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这就意味着,从生态文明的视野来看,“审美”并不是一个总是光辉灿烂的词语,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审美活动比比皆是。以“生态审美”为研究对象的生态美学的出现,才初步照亮了这个理论盲区。......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