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审美能力与客观属性的辩证关系:生态美学引论

审美能力与客观属性的辩证关系:生态美学引论

【摘要】:所谓审美可供性,就是事物呈现给审美能力的客观属性——它是客观事物客观存在的客观属性,但又是相对于审美能力的一种关系属性。简言之,不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事物的审美可供性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之所以称为“可供性”,主要是着眼于“可能性”而言的。吉布森明确指出:环境的可供性具有如下重要事实: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客观的、真实的和物理的;不像价值和意义那样,经常被视为主观的、现象的和心理的。

为了顺利地构建生态美学,我们这里特别地创造一个新的美学术语或概念:审美可供性。所谓审美可供性,就是事物呈现给审美能力的客观属性——它是客观事物客观存在的客观属性,但又是相对于审美能力的一种关系属性。简言之,不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事物的审美可供性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之所以称为“可供性”,主要是着眼于“可能性”而言的。

审美可供性这个术语源自生态知觉理论的“可供性”概念。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杰尔姆·吉布森被认为是20世纪视知觉领域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在1977年发表了《可供性理论》一文,1979年又出版了《生态视知觉理论》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他独创的可供性理论。他指出,动词“提供”(afford)在英语词典中是一个常见词,但是,根据它派生出来的名词“可供性”(affordance)则无法从词典中找到。简言之,“环境的可供性指环境提供给动物的东西”[22],也就是环境向生物所提供的“行动可能性”——它是环境所具有的一种关系性的、功能性的客观属性。例如,楼梯的“可供性”是供人上楼,但对于婴儿而言,这种可供性就只是潜在的可能性,因为婴儿尚无成人的爬楼能力——也就是说,楼梯的可供性是相对于具有正常的爬楼能力的人而言的。再比如,普通人无力在直立的墙壁上行走,墙壁对他/她就没有通行的可供性。但是,对于壁虎来说,墙壁就具有确切无疑的可供性——壁虎能够在墙壁上自由自在地活动,因为壁虎这个物种天然地具有这种能力。吉布森明确指出:

环境的可供性具有如下重要事实: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客观的、真实的和物理的;不像价值和意义那样,经常被视为主观的、现象的和心理的。但事实上,可供性既不是客观属性,也不是主观属性;或者,二者都是——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供性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有助于我们理解其缺陷。……可供性既指向环境,也指向观察者。[23](www.chuimin.cn)

可供性理论出现后被广泛接受,特别是被广泛运用到设计领域,相关的翻译方式也多种多样,诸如“承担特质”“承担性”“易用性”“功能可见性”“功能可视性”“示能性”,等等。我们之所以翻译为“可供性”,主要是根据吉布森的原意,来表达“环境提供的可能性”这个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