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态美学引论:实践美学探索生态维度

生态美学引论:实践美学探索生态维度

【摘要】:与一些学者站在实践美学的立场上批评生态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张玉能试图从实践美学的框架中发展出生态美学,明确提出生态美学是实践美学不可或缺的维度。[22]张玉能的博士季芳进一步认为,实践美学本身就蕴含着阐发生态问题、拓展生态维度的思想原理。实践美学要想真正生发出生态美学来,合理的思路是将现代工业文明产生以来的“非生态的实践”,改造为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实践”。

与一些学者站在实践美学的立场上批评生态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张玉能试图从实践美学的框架中发展出生态美学,明确提出生态美学是实践美学不可或缺的维度。他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从人对现实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他人,人与自我)来看,实践美学当然要把生态美学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人对自然所构成的生存环境的审美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构想来看,生态问题、生态美学都是实践唯物主义不可或缺的方面或维度。实践美学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体,就蕴涵着生态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目的。[22]张玉能的博士季芳进一步认为,实践美学本身就蕴含着阐发生态问题、拓展生态维度的思想原理。她力求将实践美学内在原理及方法与生态内容有机结合,尝试营构一个完整的生态整体,集中于“人的自然化”这一理论命题,将实践美学的观点、方法、内核有机地与生态审美维度的展开相结合,以实践为背景和基础突出展开生态美学维度[23]。笔者非常赞赏实践美学对于生态美学的友好肯定,不过,在笔者看来,生态美学的核心命题不是“人的自然化”,而是与实践美学核心命题“自然的人化”相反的“自然的自然化”;人究其本质而言无法达到实践美学所说的“自然化”,只能“生态化”而成为具有“生态自我”(ecological self)的、全球生态共同体中的公民,而这其实是与“自然化”相反的“文明化”过程。实践美学要想真正生发出生态美学来,合理的思路是将现代工业文明产生以来的“非生态的实践”,改造为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实践”。(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