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态美学:揭示生态与美的关系

生态美学:揭示生态与美的关系

【摘要】:如果我们深入追问“美学何以是生态的”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一问题其实隐含着更多的相关问题: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其研究范式是什么?本章以约瑟夫·米克的生态美学建构为讨论中心,来回答“美学何以是生态的”这一问题。本章将围绕以下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论证:生态美学以生态学为研究范式;生态美学借助生态知识来反思传统美学;生态美学批判传统美学的非生态性。

顾名思义,“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那么,“美学”何以是“生态的”呢?这是生态美学理论建构时所面对的基础问题,国内外那些质疑生态美学的学者所质疑的通常就是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于论证生态学与美学之间的合法联结,也就是论证这两门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关联。

如果我们深入追问“美学何以是生态的”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一问题其实隐含着更多的相关问题:(1)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其研究范式是什么?在讨论生态学和美学之间的合法联结时,这种研究范式发挥了怎样的解释效力?(2)我们需要探讨生态学与美学之间的具体联结点是什么,即生态美学主要借助什么研究方式来对传统美学理论进行反思?(3)生态美学对于传统美学的批判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这种美学形态反思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等等。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作出比较清晰的解释和说明,事实上就基本上回答了“美学何以是生态的”这个前提性问题。

本章以约瑟夫·米克的生态美学建构为讨论中心,来回答“美学何以是生态的”这一问题。约瑟夫·米克,美国学者,任教于加拿大亚大巴斯卡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类生态学,但在文学研究、文化研究方面亦有建树。其主要学术著作有:《存活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The Comedy of Survival: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1974)、《生命之圈——世界生态学导论》(The Spheres of Life: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logy,1975)、《现代世界的古代之根》(Ancient Roots of the Modern World,1976)、《现代意识》(Modern Consciousness,1978)、《关心地球——浅谈人类生态学》(Minding the Earth:Thinly Disguised Essays on Human Ecology,1988)等。米克是一名生态学研究者,从本科期间就致力于野生动物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同时他也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学科研究经历:曾获得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又在亚大巴斯卡大学开设了一门名叫“世界生态学”的课程,深刻地讨论了“人类圈”(noosphere)对生态系统的诸多影响,其中涉及大量的人类学哲学、文化研究等问题。可以说,米克最基本的学术立场就是跨学科研究,而他的学术理想也是致力于实现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紧密结合。(www.chuimin.cn)

本章之所以选取米克的生态美学作为讨论中心,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西方生态美学理论兴起的时间来看,米克于1972年发表在《加拿大小说杂志》上的论文《走向生态美学》[1],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其生态美学理论,这篇论文在两年后被收入作者的《存活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一书之中,成为该书的第六章,标题被修改为《生态美学》,这是西方学术界较早以“生态美学”为题的论文;其二,从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内涵来看,米克的生态美学比较具有代表性——以生态学为整体研究范式,同时大量汲取了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哲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出了新的美学理论,据此反思并批判人类原有的、不合理的、非生态的审美观,从而将人类美学史从现代美学阶段推进至生态美学阶段。因此,从生态美学产生的时间、思想基础和理论内涵来看,米克的生态美学在整个西方生态美学史[2]上比较具有典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生态美学的整体思路和基本内涵。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试图以米克为讨论中心,通过对其生态美学的整理与解释来回答“美学何以是生态的”这个问题。本章将围绕以下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论证:(1)生态美学以生态学为研究范式;(2)生态美学借助生态知识来反思传统美学;(3)生态美学批判传统美学的非生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