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顾客不当行为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伦理学、服务营销与管理学等学科构建理论框架。尽管顾客不当行为研究取得了一定理论进展和实践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局限,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切入点。这些问题的探讨对顾客不当行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17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路径或方法论(Corbin,Strauss,2014),是质性研究的一种,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扎根理论由美国学者Barney Glaser和Anselm Strauss在其合著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中首次提出,主张在没有理论假设的前提下,研究者不断地对原始资料进行归纳和概括以提炼新理论(Glaser,Strauss,1967)。因此,扎根理论的研究目的是从原始资料分析中形成理论,而不仅仅是解释或描述研究现象,因而,研究者应在已有文献、原始资料和个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收集并分析资料,采用“理论性抽样”的标准,从资料中发现、发展理论并检验理论,通过概括性的语言对新理论进行抽象表述。
Glaser(1978,1992)对扎根理论研究程序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详细阐述,通过理论性取样、开放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等,逐渐进行理论建构。之后,Strauss和Corbin(1990)增加了一些提高研究者理论敏感度的新技术,比如,将类属进行连接,提出编码范式模式、维度化和条件矩阵等。有研究者认为Corbin提出的扎根理论过于程序化和技术化(Melia,1996),有违扎根理论的实质。其后,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Corbin(2014)在专著《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中,虽保留了三级编码的概念,但未涉及具体编码程序和技术,而采用了形式灵活多样的“备忘录”形式,阐述了扎根理论分析的具体过程:形成概念、阐明分析过程、分析情境、将过程纳入分析、整合类属。
由于“扎根理论是提出一个自然呈现的、概念化的、互相结合的、由范畴及特征组成的行为模式(Glaser,1992,1998,2000)”,更适用于研究人际关系、个人过程等的动态作用(Charmaz,2006)。本研究将遵循Glaser和Strauss(1967)构建的经典扎根理论分析研究程序,深入探究服务破坏情境下的游客不当行为意向形成过程,研究其关键行为特征,建构游客不当行为的理论构思。
1.理论性取样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理论,数据收集是从理论性取样开始的,研究者必须知道如何取样,以及这些样本会将研究带向何处(Coyne,1997)。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依据发展概念和形成理论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抽取样本(Glaser,1978)。数据收集过程并非是事先确定的,而是由生成理论决定的。依据建构理论的需要,选取研究现象中的一个样本进行研究,再继续收集数据,进行编码并分析数据,然后通过资料编码或分析备忘录的方式确定下一步的数据收集(Glaser,1998)。
同时,理论性取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考虑样本选取的典型性和一致性(Corbin,Strauss,1990)。为遵循理论性取样原则,本研究随机选取部分游客和旅游企业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游客不当行为的表现、形成过程及其类型特征,构思游客不当行为的结构维度。由于游客不当行为属负面行为,出于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原因,游客可能不愿如实提供有关个人不当行为的信息。为避免该问题,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让被调查游客陈述自己在旅途中所见的其他游客的不当行为;同时,本研究选取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调查这些旅游企业的一线员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游客不当行为的表现。在数据收集的同时,进行数据分析与编码,并不断比较,直到理论饱和为止(见表3-1)。
表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续表
2.数据收集
在扎根理论研究中,深度访谈是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辅之以问卷调查来收集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网络搜索游客不文明行为相关新闻、信息、报道、音像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的记录资料等,以丰富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相关数据。
本研究对10名游客、5家旅行社的10名一线员工、5家景区的10名一线员工以及5家酒店的10名一线员工等共40人实施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来了解游客不当行为的形成过程及表现特征。每例访谈需要1.5~2个小时,40例访谈共计71小时。其中,16例访谈是在旅游企业现场进行并同时进行参与式观察,现场参与观察游客与旅游服务人员的人际互动以及收集游客不当行为表现,以对深度访谈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同时,结合搜集到的游客访谈资料、旅游企业一线员工访谈资料以及网站信息与新闻报道进行三角验证,以保证研究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整个数据收集过程历时14个月,最终形成98562字文字资料,主要包括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网络搜索所获取的资料等。本研究主要对整理后的深度访谈资料文本进行分析与编码,其他资料做验证之用。
3.数据编码
第一,开放式编码。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中,编码是通过对事件之间和事件与概念之间的不断比较,促进数据概念化并形成更多范畴和特征(Glaser,1992),以构建实质领域或形式领域中的模式与理论(Glaser,2001)。开放式编码是指在确定中心范畴和选择性编码前,研究者保持完全开放的研究态度,没有事先设想的编码(Glaser,1992),不断比较分析(Glaser,1978),逐字逐句、逐个事件进行编码,逐步提取相应概念。
根据理论性取样原则,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与开放式编码,逐步实现扎根理论研究标准(Charmaz,McMullen,2011)。在开放式编码中,应尽力保持使用术语和定义的原始性、一贯性,尽可能使用原生代码,这有助于真实反映游客不当行为的特征。本研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的特征,综合运用“逐段编码”“逐句编码”“逐行编码”乃至“逐词编码”的方式,让数据中蕴含的概念与理论自然呈现出来。针对理论性取样的40例样本,共抽取218个概念(见表3-2研究对象T1的开放式编码示例)。
表3-2 研究对象T1的开放式编码示例(www.chuimin.cn)
第二,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更具有指向性和概念性,是研究者对确定的与中心变量有重要关联的变量进行的编码,中心变量进一步指导数据收集和理论性取样(Glaser,1978)。选择性编码比开放式编码更有选择性,在大量数据中筛选频繁重现的初始概念代码,以提取“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体现了关联的重要性和频繁的重现性等特征,并从开放式编码中自然呈现。
本研究的选择性编码需要将开放式编码提取的“初始概念”不断比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与游客不当行为关联的“核心概念”。通过对40例游客和旅游企业一线服务人员的理论性取样分析,并对开放式编码所得的416个概念进行归纳分类,共提取关联度和重现频率较高的22个子范畴,经过进一步归类整理形成3个核心范畴(见表3-3)。
表3-3 选择性编码结果
续表
续表
第三,理论性编码。理论性编码是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性取样,从不断编码中获取更多的数据并得到中心范畴之后,不断分析中心范畴之间的相关性(Glaser,1998),对其相互关系不断进行概念化,在开放式编码、选择性编码、撰写与整理备忘录的过程中呈现完整理论(Glaser,1978)。在选择性编码中,本研究对游客不当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并不断比较所抽取的概念(见表3-4),通过整理备忘录构建游客不当行为构思模型(见图3-1)。
表3-4 概念与范畴之间的比较以及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续表
图3-1 游客不当行为多维度构思
有关游客不当行为形成与干预机制研究的文章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顾客不当行为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伦理学、服务营销与管理学等学科构建理论框架。尽管顾客不当行为研究取得了一定理论进展和实践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局限,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切入点。这些问题的探讨对顾客不当行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17
Bandura首先提出了道德推脱的概念,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以此来解释人们做出不道德行为的潜在心理过程。此外,Moore在Bandura的基础上,认为道德推脱是行为个体唤起认知的一种倾向。Bandura对道德推脱这一概念的界定,成为此理论的权威定义,后续学者关于道德推脱理论的研究基本都沿用了此概念释义。道德推脱的8个机制通过发挥作用,会导致人们出现各种不道德的有害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
2023-11-17
以服务破坏行为的内涵为依据,相关学者深入探讨了服务破坏行为类型。Harris和Ogbonna的这种分类为更好地理解服务破坏行为提供了启示,但这缺乏严密的实证研究,研究对象局限在餐饮、旅游业服务人员,仅是基于被访谈者的自我陈述。服务破坏行为的分类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其内涵的认识,也为进一步的测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3-11-17
前期研究中,有关道德推脱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最后,同伴压力也是影响个体道德推脱水平的重要情境因素。Kish-gephart等人研究发现,强调高度利己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会降低个体道德推脱的可能性;金童林、陆桂芝和张璐等人研究了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认为道德推脱部分中介并调节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
2023-11-17
服务破坏行为结构测量的研究,如Harris和Ogbonna利用问卷测量服务破坏行为,陈俊儒利用情景模拟方式测量服务破坏行为。Harris和Ogbonna最早开发出服务破坏行为单维度9题项量表,对员工服务破坏行为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欲产生服务破坏行为,则欲先产生服务破坏意图,并提出了服务破坏意图前因变量架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Skarlicki等人针对加拿大电话客服人员进行了服务破坏行为的测量研究,形成5测项量表,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2023-11-17
Harris和Reynolds首次系统地分析了顾客不当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据作用客体,可以将顾客不当行为的影响分为三类:对一线员工、对服务企业、对同属顾客的影响。同时,顾客不当行为可能会破坏企业良好的形象,并增加企业财务支出。......
2023-11-17
游客不当行为主要由游客不文明行为、游客不公平行为、游客攻击行为3个维度构成。游客在与服务人员交流互动中,凌驾于服务人员之上,认为顾客应当享有“上帝”的待遇,服务人员应无条件为其提供所需服务,因而对服务人员采取各种不公平行为。......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