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游客不当行为与干预机制的研究结果

游客不当行为与干预机制的研究结果

【摘要】:前期研究中,对道德推脱影响后果的探讨,主要着眼于道德推脱对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的影响。个体的道德推脱与其不道德行为存在正相关,高道德推脱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采取不道德行为。个体的道德推脱会显著影响其不道德行为,并为个体不道德行为发生的原因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前期研究中,对道德推脱影响后果的探讨,主要着眼于道德推脱对个体(个体态度和个体行为)和组织两个方面的影响。

1.道德推脱对个体的影响

第一,道德推脱对个体态度的影响。道德推脱对个体采取不道德行为的态度有正向影响,McAlister(2000)研究了不同道德推脱水平的个体对军事进攻伊拉克态度上的差异,道德推脱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支持军事进攻伊拉克;且通过进一步研究,McAlister等人(2006)认为道德推脱中的三个机制即道德辩护、贬低伤害、非人性化正向影响个体支持军事攻打伊拉克的态度;Aquino等人(2007)研究发现个体的道德推脱水平与处置“9·11事件”策划者的态度具有相关性,道德推脱水平越高的个体越易产生杀死“9·11事件”策划者的态度;Detert等人(2008)研究了道德推脱与道德决策的关系,认为个体道德推脱与不道德决策存在显著正相关;在企业管理领域,杨继平和王兴超(2012)探讨了员工道德推脱对其道德决策的影响,认为个体道德推脱水平影响其道德意图,且德行对道德意图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这说明,个体道德推脱水平影响其对不道德行为的态度。

第二,道德推脱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体的道德推脱与其不道德行为存在正相关,高道德推脱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采取不道德行为。Bandura等人(1996)研究了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倾向、罪错行为以及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道德推脱正向影响青少年的攻击倾向和罪错行为,负向影响其亲社会行为,并且攻击倾向、亲社会行为等中介道德推脱对罪错行为的影响,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与其攻击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Paciello等人(2008)通过6年的追踪研究证实,道德推脱与个体的言语攻击行为、身体攻击行为以及暴力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道德推脱与个体的内疚感呈显著负相关,且可以通过青少年早期的道德推脱水平预测后期攻击、暴力行为的发生频率;Barsky等人(2006)研究道德推脱机制中的道德辩护和责任转移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道德辩护和责任转移与不道德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并经过后期研究证实,绩效目标导向调节道德辩护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Hyde和Shaw(2010)探讨了道德推脱的发展前兆及其在反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近些年,杨继平、王兴超和高玲(2015)研究了大学生道德推脱对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认为随着大学生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其网络偏差行为也会显著增多;Rubio-Garay、Carrasco和Amor(2016)研究了道德推脱机制如何中介愤怒与敌意、身体和言语攻击,并通过对424名15~25岁的女性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多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变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愤怒和敌意对身体和语言的攻击有正向显著影响,且道德推脱中介愤怒、敌意和攻击性之间的影响。个体的道德推脱会显著影响其不道德行为,并为个体不道德行为发生的原因找到了合理的解释。(www.chuimin.cn)

2.道德推脱对组织的影响

道德推脱对组织腐败、员工行为、组织绩效等均有影响,前期大量研究探讨了道德推脱对组织腐败的影响,如Bandura(2000)首先将道德推脱理论应用于组织腐败研究,解释不道德商业事件中的道德推脱机制;Moore(2008)提出了员工道德推脱对组织腐败的作用机制模型,认为高道德推脱的员工往往为了组织利益而做出不道德决策或行为,因而会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这种晋升又会激励其继续做出不利于组织的不道德决策或行为,而最终导致组织腐败;Celia Moore(2014)也探讨了道德推脱与组织腐败的关系。

此外,一些学者研究了道德推脱对员工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影响,Barsky(2011)探讨了道德推脱和参与对员工不道德工作行为的影响;张桂平(2016)探讨了组织职场排斥、道德推脱与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认为道德推脱中介职场排斥对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且道德推脱对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有正向影响;占小军(2017)基于道德认知视角研究了职场不文明行为对服务破坏行为的影响,认为道德推脱中介职场不文明行为对服务破坏行为的影响,且道德认同调节此影响路径。道德推脱不仅可以影响员工行为,还会进一步间接影响组织绩效,这是因为当员工发生服务破坏、非伦理等行为时,便给组织管理、组织形象以及组织绩效等带来了负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