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德推脱理论的研究成果-重要研究领域

道德推脱理论的研究成果-重要研究领域

【摘要】:Bandura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道德推脱这一概念,并认为道德推脱可以解释当个体违反自身道德标准时,没有产生明显不良情绪的原因,且在其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道德推脱在道德自我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推脱可以导致道德自我调节功能被激活或失效。目前,道德推脱理论成为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违反了自身建立的道德标准,个体为什么并未产生明显的自责和内疚等不良情绪?在道德发展过程中,个体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道德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指导和选择个体认为合适的行为;并且,个体的道德标准形成了社会谴责和自我谴责两种行为调节机制,然而,许多有害行为不易被发现,因此,社会谴责对行为的调节作用较之于自我谴责显得较为弱小,这就凸显了自我谴责的重要性;同时,个体为了避免自我谴责与自我制裁,通常会采取可带来自我价值感的行为以避免违反道德标准(Bandura,Banduranelli,Capara,Pastorelli,1996);然而,个体的这一道德自我调节功能只有被激活时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便会失效(Bandura,1990)。如何解释道德自我调节功能被激活或失效?Bandura(1986)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这一概念,并认为道德推脱可以解释当个体违反自身道德标准时,没有产生明显不良情绪的原因(Bandura,1990),且在其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道德推脱在道德自我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推脱可以导致道德自我调节功能被激活或失效(Bandura,1999)。因此,当个体行为违反自身道德标准时,道德推脱使得道德自我调节功能失效,使个体并未产生明显的自责和内疚等不良情绪(杨继平,王兴超,高玲,2010)。目前,道德推脱理论成为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在前期研究中,学者主要对道德推脱的概念、心理机制、测量、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以道德推脱为中介或调节变量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