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面子机制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面子机制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摘要】:前期研究中,对面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面子作用机制模型,但这些模型大都只关注了理论研究,未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并且,不同情境下的面子机制也不相同,面子作用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面子如何起作用”,许多学者只进行了描述层面的细致刻画,因此,需要对面子本身的作用机制,面子是如何作用于个体行为的进行研究,以拓展后续相关研究。

面子这个概念,已经得到学者普遍认可,面子存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并被赋予不同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性,众多学者基于各自本土文化视角探讨了面子问题,并通过跨文化对比的方法研究面子理论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Cardon,2005;Oetzel,2001,2008)。值得强调的是,前期研究中,大多基于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营销学与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构建了面子理论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了部分实证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本研究发现面子理论在研究内容上,聚焦于面子的内涵与本质、面子的维度与测量、面子作用机制模型、服务消费中的面子问题以及组织管理中的面子问题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文献研究、访谈、情境模拟以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尽管面子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理论进展和部分实践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这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切入点。

第一,面子的内涵。在前期面子相关研究中,众多学者发展了一系列面子衍生概念,诸如面子威胁、面子事件、面子压力、面子顾虑、面子倾向、面子观念等,这些概念大多基于社会学、心理学视角,均与面子相关联,但其侧重点却不尽相同,概念内涵有交叉,也有不同之处,虽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却也导致了面子内涵的混淆,未能形成统一的面子理论分析框架,且不能严格区分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也使得后续研究因无统一的分析框架而受到限制。因此,需对面子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比较与总结,进一步界定面子的内涵与本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赵卓嘉,2012)。

第二,如何测量面子。前期有关面子维度的划分以及面子的测量量表研究成果较少,部分学者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面子维度的划分(胡先晋,1944;朱瑞玲,1983;成中英,1986;何友晖,1994;翟学伟,1995);有些学者从实践角度对面子行为进行研究,但未触及面子的实质及其核心内容(Goffman,1967;Ting-Toomey,2005),这些面子维度的划分为相关后续研究以及面子的测量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关面子测量的研究成果甚少,学者大都根据某一研究需要设计测量量表,大多是对面子衍生概念的测量,未发现有关面子本身测量的成熟量表。因此,需要从面子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出发,开发并检验有关面子本身的测量量表,以提高面子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

第三,面子如何作用于个体行为?面子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前期研究中,对面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面子作用机制模型(陈之昭,1982;朱瑞玲,1983;佐斌,1997等),但这些模型大都只关注了理论研究,未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并且,不同情境下的面子机制也不相同,面子作用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面子如何起作用”,许多学者只进行了描述层面的细致刻画,因此,需要对面子本身的作用机制,面子是如何作用于个体行为的进行研究,以拓展后续相关研究。(www.chuimin.cn)

第四,如何发挥面子的正向社会功能?前期研究大多关注面子的负向影响,着眼于探讨个体丢面子后如何维护面子、保面子、做面子、求面子等,只有部分学者关注了面子的正向社会功能,即丢面子之前应该采取哪些维护面子的行为,诸如声明性行为、恪守礼仪、加强能力、自我防卫(朱瑞玲,1983);有些学者把面子的正向社会功能应用于营销学、管理学等研究领域,认为东方人更倾向于获得上司及同事的认同,获取认同的重要性大于自我实现(Kim,Nam,1998);由于面子的存在更有利于员工产生知识共享、创新意愿等行为(陈之昭,2006;朱瑞玲,1987,1989),并且有利于组织对员工实施控制。因此,应多关注面子的正向社会功能,发挥其正向影响。

第五,如何延伸面子在具体行业领域的研究。面子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但面子不仅限于社会文化的表层,在具体的行业领域,如旅游业,渗透着面子事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面子行为,如张翠娟和白凯(2015)研究了面子需要对游客不当行为的影响机制;郭晓琳(2015)研究了中国旅游者的面子结构,并将其分为四个维度:文化资本型、消费本位型、关系交往型、个性彰显型;王晓蓉、彭丽芳和李歆宇(2017)基于理性行为和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社会化媒体中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验证了保护型面子和获得型面子倾向调节分享动机与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如何运用面子相关理论及其机制模型探讨并解释具体行业领域的某些作用机制,显得更为重要。

鉴于此,本研究把面子理论延伸至服务消费中的旅游管理领域,解释旅游情境下服务破坏行为对游客不当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面子威胁的中介机制以及面子观念的调节作用,并对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