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权对这一《淮南子》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在阐述《淮南子》为“道家之正统”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其看来,《淮南子》思想宗旨的根本内涵及性质,一言以概之,即是“治世之黄老”。而由此形成的《淮南子》为汉代“治世之黄老”的基本认识,也从总体上成为萧公权解读《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关键视角与核心观点,对其“淮南子学”研究的学术内涵产生重大影响。......
2023-11-16
作为汉代道家的代表性著作,《淮南子》的写作意图历来是学者们研究和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但受《史记》《汉书》等传统正史的深刻影响,民国时期的学者也较为普遍地接受淮南王刘安“谋反”的历史结论,并进而认为《淮南子》的创作是淮南王刘安针对汉武帝及汉廷政治的别有用心的结果,带有贬斥汉政,为己扬名的不良企图。
萧公权对《淮南子》写作意图的认识,也没有跳出这种传统的看法,他对《史记》中所载:“时时怨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3],持基本信从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萧公权明确指出:“刘安著书之用意亦在颠覆时君”[4],并将淮南王刘安创作《淮南子》的根本意图,同战国后期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相比较。萧公权认为战国后期《吕氏春秋》一书的创作,即是“不韦欲倾始皇,故力反法家,而别开门户”[5]的政治结果,因而此书不但“反对秦之专制政治,亦且反对其治术”,其“政治意义为立新王以反秦”[6]。出于这种对正史的信从态度以及思想比附,萧公权也将淮南王刘安编著《淮南子》视为其同汉武帝暗地里相竞争,“藉以收取士民之心欤”[7]的政治手段。(www.chuimin.cn)
历史地看,萧公权这种对《淮南子》写作意图的认识,并没有超出前人的旧有观点,只是更为具体的阐发而已。换言之,萧公权对淮南王刘安编著《淮南子》的主观意图持有一定的批评态度,认为《淮南子》的产生是刘安政治“谋反”的思想文化上的表现与产物。从这里也可看出,萧公权虽然对《淮南子》一书在政治思想上比较重视,但是对淮南王刘安及其著述意图的贬斥,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对《淮南子》思想价值及地位的正面认识与评价。
有关道治天下 《淮南子》思想史论 下的文章
萧公权对这一《淮南子》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在阐述《淮南子》为“道家之正统”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其看来,《淮南子》思想宗旨的根本内涵及性质,一言以概之,即是“治世之黄老”。而由此形成的《淮南子》为汉代“治世之黄老”的基本认识,也从总体上成为萧公权解读《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关键视角与核心观点,对其“淮南子学”研究的学术内涵产生重大影响。......
2023-11-16
萧公权着重从思想特点出发,指出《淮南子》是“一书之中众说兼采”的“杂家”,其实质是具有杂家化特点的汉代黄老,而这种杂家化倾向既表现在思想内涵上,也反映在著述体例上。换言之,在萧公权看来,“黄老”是《淮南子》的思想根本,“杂家”则是具体的理论表现形式。......
2023-11-16
作为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熊十力对《淮南子》的学派认识,主要持“杂家”说,但也指出后者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家因素较多。以上两次熊十力对《淮南子》的“杂家”界定,都处于民国时期,且均在抗战之际。熊氏这两次对《淮南子》的学派定位,既体现其所秉持的“杂家”认识,又突显出其对《淮南子》学术价值的贬低态度。在民国以来的现代学者中,熊十力对《淮南子》的“杂家”认识,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23-11-16
而其“淮南子学”研究恰处于秦汉迄宋元之间的“因袭时期”。萧公权这种通史视野的政治思想史认识,让其较同时期的“淮南子学”研究者更具优势,在“大思想史”的俯瞰中能更好地揭示出《淮南子》政治思想的根本性质、内在特点及历史影响。也正是对这种政治社会大势、思想大势的充分考量,萧公权方才对《淮南子》思想的汉......
2023-11-16
对老、庄这种内含反智倾向的技术哲学,《淮南子》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认同。《淮南子》虽然对技术发展消极影响人性的一面采取批判态度,但并没有以偏概全,完全否定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积极效用,而是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理性指出:“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锄,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充分肯定技术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
2023-11-16
在其看来,这不仅是《淮南子》思想的学派归依所在,而且也是其在秦汉道家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地位的充分体现。在司马谈、班固对《淮南子》思想性质的两种不同视角的认识中,作为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者,很显然,萧公权更倾向于前者的看法,认为《淮南子》具有突出的道家思想内涵及精神。三是对《淮南子》反映秦汉道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理论特质有所揭示。......
2023-11-16
《淮南子》认为,与农业生产相比,手工技术的发展只能位居其次,因此“利民”应以“农”为本,而统治者的治国要务就是重视和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以此解决民众的衣食温饱,使其处于安定有序的社会状态。《淮南子》这种“重农”思想,与汉初以来的“黄老”政治精神相一致。......
2023-11-16
相反,熊氏对《淮南子》中蕴含的“法”思想,十分重视和肯定,认为其承续了晚周以来的“法家正宗”,对专制君主的政治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表现出积极的历史进步性。熊氏在推崇《淮南子》之“法”的同时,实际上又重申了对后者自身思想价值的贬低态度。但是,《淮南子》却对属于“法家正宗”的“民主论派之说”有着历史留存和反映,这是其极为可贵之价值。熊氏对《淮南子》中“法”思想的积极肯定,究其根本......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