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晚清时期曾国藩研究《淮南子》思想史

晚清时期曾国藩研究《淮南子》思想史

【摘要】:在清代“淮南子学”史上,曾国藩对《淮南子》的研究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代表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曾氏的研究具有自身的价值及特点,对后人进一步探讨《淮南子》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因学界目前少有论及曾国藩与《淮南子》者,故拙文试图对此有所探讨,以期揭示出曾氏对清代“淮南子学”所做出的可贵贡献及其实际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1811—1872)功业卓著,声名显赫,既被视为清王朝晚期的“中兴名臣”,又被看作服膺程朱,学识精深的理学宗师,不论在其身前,抑或身后,对中国政治家及知识分子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历史影响。在曾国藩一生的学问研究中,程朱理学始终占据中心地位,是其安身立命,从政治军的思想根本所在,但作为习惯于“儒主道辅,儒表道里,以道补儒”的封建士大夫中的一员,道家思想对曾国藩精神世界的实际作用也十分重要。曾国藩平生对道家学说有过深入研习,老、庄之书是其时常翻阅的基本典籍,尤其是后者,更为曾氏所喜读。曾国藩曾在日记中自云:“以庄子之道自怡,以荀子之道自克”,认为如此可让自身“以不言者为体,以所言为用;以不言者存诸心,以所言者勉诸身”,真正成为“闻道之君子”。[2]而且,晚年回顾生平时,其又云:“吾曩者志事以老庄为体,禹墨为用”[3],更是将道家思想当作自己事功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从曾国藩接受道家思想的过程来看,老、庄之学自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但除此而外,也不应忽视曾氏对其他道家典籍的重视,而《淮南子》即是其一。《淮南子》“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4],对这样一部重要的道家论著,曾国藩并没有轻忽,而是进行过认真研读,并对此书提出过一些自己的学术认识和思想阐释。在清代“淮南子学”史上,曾国藩对《淮南子》的研究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代表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曾氏的研究具有自身的价值及特点,对后人进一步探讨《淮南子》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因学界目前少有论及曾国藩与《淮南子》者,故拙文试图对此有所探讨,以期揭示出曾氏对清代“淮南子学”所做出的可贵贡献及其实际影响。(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