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前者相比,《淮南子》的治道革新精神要更为突出,其现实指向性也更为明确。《淮南子》认为商鞅及秦政发展的这种治道积弊,必须得到西汉统治阶层的有力革新,而这也正是汉政避免重蹈“商鞅之法亡秦”的根本途径。《淮南子》对商鞅的批判性反思,也主要是服从于这一根本问题的现实解决。......
2023-11-16
任何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尤其需要根植于城市自身历史土壤的“特色文化”作为鲜明的标志和象征。当前,淮南市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整合利用,而且也要注重发掘现有的城市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发展其中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使之既能成为展现城市文化形象的亮丽名片,也能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有益助力。在淮南现有文化资源中,虽然可称之为“特色”者不少,但如论代表性、影响力之大者,却无过于《淮南子》文化。而且,随着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后,作为淮南市发展中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淮南子》文化迎来极为重要的发展契机,能够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更好地彰显出淮南地方人文的独特蕴含及魅力。因此,能否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已有的历史基础上,大力推动《淮南子》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成为当前淮南城市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其现实意义与影响都十分突出。
面对国内传统文化日趋复兴的良好时机,从淮南市现有条件着眼,如要切实推动《淮南子》文化的繁荣发展,则亟须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
1.培育研究力量,加强学术交流
作为淮南市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特色文化,《淮南子》文化的良好发展,必须始终以学术研究为坚实基础,既要形成一支较为成熟的本土化研究队伍,也要主动面向省内、国内,乃至于国际,积极开展多种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从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一方面,淮南市在《淮南子》的学术研究上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自2004年以来,不仅获批成立了市内唯一一家省级的学术研究团体——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先后举办了六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而且市内两所主要高校也分别成立了《淮南子》研究的专门机构(安徽理工大学的“楚淮文化研究中心”、淮南师范学院的“《淮南子》文化研究中心”),这都为培育和形成《淮南子》研究的本土化力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来,现有研究机构的发展都比较乏力,缺少更为有力的推动条件,学术交流活动有所萎缩,并且专门化的研究人员仍然较少,难以形成较为雄厚的整体研究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淮南子》文化的更好发展。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国内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好时机,从加强培育本土研究力量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两方面着手,深化推动《淮南子》研究走向成熟发展,使其逐渐形成和体现出较为厚重的本土化学术内涵,便成为实现《淮南子》文化繁荣发展的首要条件。
2.优化宣传方式,打造文化名片
对《淮南子》文化的发展,既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同时也要着力开展相应的文化宣传,真正让《淮南子》文化成为淮南市发展的文化标志与象征,成为具有全国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淮南子》文化的对外宣传中,应该采取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运用好新媒体的多样化手段,建立起专门化的文化平台,及时将《淮南子》文化的最新成果传播出去,进而有效扩大这一标志性的淮南地域特色文化在省内外的社会影响。在《淮南子》文化的宣传中,也应着重发掘其中能够代表和体现淮南人文价值及精神的内容,使这张城市文化名片的地域特色更加鲜明突出。
3.推动文化普及,濡染城市风气(www.chuimin.cn)
《淮南子》文化的繁荣发展,根本上离不开广大城市民众积极支持。这就需要本土的研究机构与人员,更加积极地致力于《淮南子》文化的社会普及工作,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淮南子》文化在最大程度上介绍和传播给淮南民众,让后者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解和熟悉《淮南子》这部产生于自己乡土的传统文化经典。《淮南子》文化只有深入扎根在淮南民众的土壤之中,为后者所熟知和热爱,才能真正突破现实发展的条件局限,争取到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改变仅仅依靠政府、高校的发展模式,而是成为所有淮南民众的共同的文化事业,实现可持续性的繁荣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伴随文化普及的深入开展,《淮南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濡染广大民众,改变城市风气,让“人文淮南”“美丽淮南”的实现得到来自地域特色文化的有力促进和保障。
4.积极开发利用,形成新兴产业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涵,而且有的时候能直接促成新兴文化产业的形成。作为淮南市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特色文化,《淮南子》文化向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著称,尤其是其中所蕴含与关涉的养生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科技文化等因素,都能与淮南城实经济的现实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促成新兴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在当前淮南市经济发展中,将《淮南子》文化从单纯的文化资源开发转化为一种文化型的经济资源,尽管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但毋庸置疑,这是淮南市经济转型发展必须要充分重视和着力开发的“处女地”。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能够成为淮南市经济发展的新的源泉和动力。
总之,《淮南子》文化作为一种地域特色文化,对淮南市的发展而言,不仅仅只是具有学术文化的意义,只能局限在理论研究方面,而是同样具有城市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的实践意义。在国内传统文化日趋复兴的新形势下,抓住有利时机,整合政府、高校与民间三方的现有资源与力量,推动《淮南子》文化在学术研究、对外宣传、城市普及与产业开发等方面,都能有所切实地推进发展,这既决定了《淮南子》文化是否能与淮南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出地域特色文化所具有的积极效用及影响,也决定了《淮南子》文化能否走向新的发展高度与繁荣。
【注释】
[1]初稿发表于2017年4月11日《淮南日报》第3版“理论视界”。收入本书时文字内容有修订。
有关道治天下 《淮南子》思想史论 下的文章
但与前者相比,《淮南子》的治道革新精神要更为突出,其现实指向性也更为明确。《淮南子》认为商鞅及秦政发展的这种治道积弊,必须得到西汉统治阶层的有力革新,而这也正是汉政避免重蹈“商鞅之法亡秦”的根本途径。《淮南子》对商鞅的批判性反思,也主要是服从于这一根本问题的现实解决。......
2023-11-16
在其看来,这不仅是《淮南子》思想的学派归依所在,而且也是其在秦汉道家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地位的充分体现。在司马谈、班固对《淮南子》思想性质的两种不同视角的认识中,作为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者,很显然,萧公权更倾向于前者的看法,认为《淮南子》具有突出的道家思想内涵及精神。三是对《淮南子》反映秦汉道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理论特质有所揭示。......
2023-11-16
萧公权对这一《淮南子》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在阐述《淮南子》为“道家之正统”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其看来,《淮南子》思想宗旨的根本内涵及性质,一言以概之,即是“治世之黄老”。而由此形成的《淮南子》为汉代“治世之黄老”的基本认识,也从总体上成为萧公权解读《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关键视角与核心观点,对其“淮南子学”研究的学术内涵产生重大影响。......
2023-11-16
《淮南子》之所以蕴含丰富的学习思想,这与其深受先秦诸子学说的历史影响密不可分,而其中尤以道、儒家思想为要。但道家和儒家对《淮南子》学习观的实际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这表现为《淮南子》一方面深刻表现出道家以学求道、重道轻智的理论倾向,另一方面却又对儒家尊师重教、贵学重智的思想认识有着具体反映。《淮南子》同样认为学者之本在求“道”,而非治“学”。二则儒家“尊师重教”的主张在《淮南子》中有所体现。......
2023-11-16
在《淮南子》看来,这也是齐桓公善于用贤的高明之处。但也需看到,除黄老外,《淮南子》论齐桓公“举贤”时,其“立功”之说也显露出法家“尚功”思想的内在影响。在《淮南子》的齐桓公之论中,儒家的深刻影响,并非在“举贤”,而是体现在桓公之政的正义基础上。在治身方面,《淮南子》的齐桓公之论,充分散发出浓厚的道家气息。但在《淮南子》看来,齐桓公晚年所行却与之相反。......
2023-11-16
在《读书录》中,曾国藩主要对《淮南子》进行文献学路径的研究和探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文本校勘,主要有两则。曾国藩认为,《泰族训》是对《淮南子》中“群道众妙”的“聚萃”,因此在全书中具有总结性的作用。曾国藩对以上几篇特点及要旨的具体揭示,都很有针对性,可以看出,曾氏对《淮南子》的理解把握深透而切实。......
2023-11-16
综上所述,对秦始皇及其治国实践,《淮南子》的认识深刻独到。[9]《淮南子集释·齐俗》,第826页。[16]《淮南子集释·诠言》,第997页。[17]《淮南子集释·泰族》,第1408页。[24]《淮南子集释·人间》,第1255页。[49]《淮南子集释·原道》,第32页。[61]《淮南子集释·主术》,第635~6......
2023-11-16
而其“淮南子学”研究恰处于秦汉迄宋元之间的“因袭时期”。萧公权这种通史视野的政治思想史认识,让其较同时期的“淮南子学”研究者更具优势,在“大思想史”的俯瞰中能更好地揭示出《淮南子》政治思想的根本性质、内在特点及历史影响。也正是对这种政治社会大势、思想大势的充分考量,萧公权方才对《淮南子》思想的汉......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