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治天下:淮南子的思想史研究

道治天下:淮南子的思想史研究

【摘要】:对老、庄这种内含反智倾向的技术哲学,《淮南子》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认同。《淮南子》虽然对技术发展消极影响人性的一面采取批判态度,但并没有以偏概全,完全否定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积极效用,而是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理性指出:“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锄,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充分肯定技术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47],从老子开始,先秦道家便警惕技术可能对人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庄子甚至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48],将带来器物之变的技术看作导致人性由朴趋伪的内在动因。对老、庄这种内含反智倾向的技术哲学,《淮南子》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认同。“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也。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而神德不全”[49],《淮南子》认为技术发展使人变得“机心”伪诈,而且引发社会的日益纷争,以至于“能愈多而德愈薄矣”[50]。面对这种“人”为“技”役的消极发展,《淮南子》要求人们能清醒认识到“故以巧斗力者,始于阳,常卒于阴”[51]的潜在危险,能始终以“道”驭“技”,不片面追求极端的技术之“巧”,而是力求确保技术为“人”所用,使其沿着有利于人性保持质朴精神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消除其对人性可能造成的工具性异化,故此《淮南子》强调:“由其道则善无章,修其理则巧无名”[52],“灭欲则数胜,弃智则道立矣”[53]

《淮南子》虽然对技术发展消极影响人性的一面采取批判态度,但并没有以偏概全,完全否定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积极效用,而是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理性指出:“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锄,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充分肯定技术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