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与《管子》对“用林”的深入认识,反映出二者已将山林资源完全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要求人们能充分发掘利用山林资源的社会价值,使之满足自身的各种生活所需。要之,《淮南子》与《管子》都具有丰富的林业思想,而且二者之间还有着颇多的共识之处。《淮南子》与《管子》都极为重视山林资源的存在和发展,也都十分强调人类在其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及影响。......
2023-11-16
《淮南子》一书产生于西汉景、武之际,是以“辩博善为文辞”著称的淮南王刘安所编撰,该书的作者实际上并非仅是刘安自己,而是包括其门下的若干宾客在内。刘安是西汉前期“养士”最多的诸侯王之一,“招致天下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2],且其中“英隽以百数”[3]。也正由于刘安在学术、政治上求才若渴,勤于延揽,所以当时的“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4],一时之间在江淮流域形成颇具影响的思想文化中心,为世人所瞩目。尽管淮南王刘安与其宾客著书甚多,但流传至今的很少,而《淮南子》便是其中最为重要者,可被视为刘安平生学术思想的总结之作。
《淮南子》以道家为主体,汇聚先秦以来的“百家”之学,试图“经古今之道,治伦理之序,总万方之指,而归之一本,以经纬治道,纪纲王事”[5],为西汉王朝的政治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但是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著”,书中除治国学说外,还深入“总结了先秦科学思想与技术成果”,在众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6],因此《淮南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秦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水平。《淮南子》受先秦老庄影响,惯常以“技”喻“道”,以“技”论“道”,这促使其形成具有浓郁道家气质的技术哲学,极大丰富了汉代技术思想的历史内涵。因学界目前关于《淮南子》技术哲学的研究并不多,[7]还未能充分发掘出其在道家技术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史上的历史价值及地位,故此本文试图着眼于“道”“技”关系、“技”“器”关系、“人”“技”关系和“技”“德”关系四个方面,对《淮南子》技术哲学进行初步探讨,以此揭示其实际内涵与特色,并客观评价其历史的地位及影响。(www.chuimin.cn)
有关道治天下 《淮南子》思想史论 下的文章
《淮南子》与《管子》对“用林”的深入认识,反映出二者已将山林资源完全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要求人们能充分发掘利用山林资源的社会价值,使之满足自身的各种生活所需。要之,《淮南子》与《管子》都具有丰富的林业思想,而且二者之间还有着颇多的共识之处。《淮南子》与《管子》都极为重视山林资源的存在和发展,也都十分强调人类在其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及影响。......
2023-11-16
正是基于老、庄这种独特的水思想,对于水的认识,《淮南子》并未局限于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层面,而是立足道家思想,主张法“水”,赋予“水”特殊的哲理内涵。其一,从哲学上看,《淮南子》承继老、庄思想,坚持大“道”如水的核心观点,并有所发挥。就此而言,在道家水思想的演变中,可谓老子开其源,庄子、《淮南子》承其流,共同促成道家重“道”贵“水”的历史传统。......
2023-11-16
《淮南子》在哲学上强调“无为”之“道”,认为人类的一切“有为”实践都应与之相适应,对“技”而言,亦是如此。由此而言,《淮南子》所主张的以“道”通“技”、以“道”驭“技”,实质是一种道家式的“道”本“技”末观,其技术思想的基本立场是“道”重“技”轻。......
2023-11-16
在技术哲学上,《淮南子》不仅认为“道”是根本,反对“释大道而任小数”,而且着眼于“技”之客体因素,对人们在技术中所用之“器”,也进行相应的探讨。尽管《淮南子》认为“器”的存在是“技”得以施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如就“技”的最终实现而言,“器”还是不如“技”重要。......
2023-11-16
[48]二则《淮南子》在《人间》中论李斯时,所提及禹、契、后稷之语,直接溯源于孟子。《淮南子》论及李斯时,对“尚贤”思想的重视,除主要受儒家熏染外,也受到黄老、墨家的一定影响。尤需指出,《淮南子》论李斯,在充分表现儒家“德治”与“尚贤”思想的基础上,还进而有所发展和丰富,提出自己别具新意的“阴德”论和“治乱”说。......
2023-11-16
所以老子以尊道贵德为其学说的目标和归宿,道门中人士常道德联称。“尊道贵德”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人际交往规律,尊重民心。《老子》提出的“尊道贵德”原则为历代道学人物所信守。......
2024-04-12
在《修务》中,《淮南子》再次提及李斯,指出:“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由此,《淮南子》实际上并未单方面地批判李斯的亡秦之过,而是对秦王朝统治者自身的政治局限有着更为深入的历史反思。......
2023-11-16
《庄子》外杂篇共二十六篇,虽然挂在“庄子”名下,大多数却与庄子无关,可视为老庄之后道家学说的汇集,成分比较芜杂。[1]罗氏的分类过于庞杂,缺乏统一的标准,对时代的考证也有问题,但他对道家左派和右派的划分,却颇有启发性。他区分左右的标准是对儒家的态度如何,激烈反儒的是道家左派,与儒妥协的是道家右派。[2]简言之,从人性论的角度,后期道家可分为禁欲和纵欲两派。从魏牟对庄子的称许来看,这种推测有一定道理。......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