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者应体现兼容求真和务实精神

学习者应体现兼容求真和务实精神

【摘要】:《淮南子》认为“务实”也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因此,《淮南子》认为人们应学有所用,“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49],力求避免“失火而凿池,被裘而用箑也”[50]的错误实践。《淮南子》认为“学”分三种,有“圣人之学”,也有“达人之学”和“俗世之学”。

淮南子》在思想上虽坚持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但并不排斥其他学说,反而认为“百家异说,各有所出”[40],主张“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体也。譬若丝竹金石之会乐同也,其曲家异而不失于体”[41]。由此,《淮南子》在学习上也主张兼容并蓄、各取所长,“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科而皆同道”,反对“守一隅而遗万方,取一物而弃其余”,认为这只能使学习者“所得者鲜矣,而所治者浅矣”[42]

《淮南子》在学习上主张求真精神,认为:“至是之是无非,至非之非无是,此真是非也”[43],“观千岁之知,知今古之论,虽未尝更也,其道理素具,可不谓有术乎”[44],坚决反对“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45],强调学习者应如“圣人见是非,若白黑之于目辨,清浊之于耳听”[46],而非“中无主以受之,譬若遗腹子之上陇,以礼哭泣之而无所归心”的“众人”[47]所为。《淮南子》认为“务实”也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隐括之力。唐碧坚忍之类,犹可刻镂,揉以成器用”[48],社会个体之所以从事学习活动,正是为了增长才识,以求“器用”,“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因此,《淮南子》认为人们应学有所用,“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49],力求避免“失火而凿池,被裘而用箑也”[50]的错误实践。(www.chuimin.cn)

《淮南子》认为“学”分三种,有“圣人之学”,也有“达人之学”和“俗世之学”。“俗世之学”只能“擢德搴性,内愁五藏,外劳耳目,乃始招蛲振缱物之毫芒,摇消掉捎仁义礼乐,暴行越智于天下,以招号名声于世”,于人于己都无益。“达人之学”则能“欲以通性于辽廓而觉于寂漠也”,较前者为优,但也并非最为理想。只有“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的“圣人之学”才是理想的学习境界,因为在这种状态中,学习者才能真正为己而学,“定于死生之境,而通于荣辱之理”,“达乎性命之情”而“合于道一也”[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