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之前,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生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苏轼二、论述题1.何谓“以诗为词”?......
2023-11-30
《淮南子》认为:“六艺异科而皆同道”,《诗》《书》《易》《春秋》等各有得失。所谓:“温惠柔良者,《诗》之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故《易》之失鬼,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忮,《春秋》之失訾”[34],因此学习者应“兼用而财制之”,有所兼收并蓄,而非顾此失彼。在这些基本的学习内容中,又以《诗》《书》为要,因此《淮南子》反复强调:“藏《诗》《书》,修文学”[35],“诵先王之《诗》《书》,不若闻得其言”,“诵《诗》《书》者期于通道略物”,“以弋猎博弈之日诵《诗》读《书》,闻识必博矣”。
《淮南子》还认为,一方面学习者应勤于学习,“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复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使未尝鼓瑟者,虽有离朱之明,攫掇之捷,犹不能屈伸其指。何则?服习积贯之所致。故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36],“夫物常见则识之,尝为则能之”[37];另一方面,学习者也要善思多问,“人之所知者浅,而物变无穷,曩不知而今知之,非知益多也,问学之所加也”[38],“文王智而好问,故圣”,“巧者善度,知其善豫”[39]。在其看来,“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夏之风,论近以识远也”,因此学习者必须注重培养自身见微知明、论近识远的思考能力。(www.chuimin.cn)
有关道治天下 《淮南子》思想史论 下的文章
苏轼之前,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生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苏轼二、论述题1.何谓“以诗为词”?......
2023-11-30
“世治则小人守政而利不能诱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法弗能禁也”[75],《淮南子》认为,统治者在政治上不应片面强调“法”之施用,而是要着力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众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从根本上确保其能良善而“守政”,不“为奸”而犯法。对秦始皇的用“法”之失,《淮南子》与陆贾、贾谊和晁错等人一样,都深为痛斥,认为这种法治实践无“义”可言,只是“察于刀笔之迹,而不知治乱之本也”。......
2023-11-16
■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是俄国大文豪,他们的著作闻名于世,他们之间的友谊故事发人深省。席间,屠格涅夫大加称赞自己女儿的家庭教师,因为她教导自己的女儿为穷人补衣服,为慈善事业捐款。朋友之间的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这样的大文豪也曾彼此间互相伤害,可见相处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性。......
2023-12-03
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简言之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是对管理者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要求。意思是说,卓越的将领一定是善于抓住战机的人,善于选择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良好形势。其实,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合适的人指的是能力方面,干合适的事指的是执行力方面。......
2023-07-26
九叶诗派的作家作品有:辛笛《手掌集》,陈敬容《盈盈集》《交响集》,杜运燮《诗四十首》,杭约赫《撷星草》《噩梦录》《火烧的城》《复活的土地》(长诗),郑敏《诗集1942~1945》,唐祈《诗第一册》,唐湜《骚动的城》《英雄的草原》(长诗),穆旦《探险队》《旗》《穆旦诗集1939~1945》,袁可嘉有诗作数十首未结集。......
2023-12-05
抛开诗家风格与审美趣味,从秦岭文化地理内容的丰富性看,当首推韩愈的《南山诗》。韩愈的《南山诗》,51韵,204句。从“仁者”到“智者”的过渡标志,仍然是“云横秦岭”事件。在《南山诗》中,韩愈力图运用“易象”结构表现南山的意象境界。香港大学的饶宗颐先生认为,韩愈《南山诗》中的51个“或”字连用,是受到了佛教文学的影响。至少就韩愈个人言,《南山诗》是欲罢不能啊!......
2023-11-22
今天就为你推荐12本适合女性阅读的书。作为女权主义重要人物的伍尔芙,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说明,妇女要想精神和物质上的独立,必须要有经济上的独立。这个社会,在很多方面男性都占据了优势位置,隐藏了很多男性霸权,女性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对此敏感,有社会平等的概念,然后才能做到自我保护,才能避免被这个男权社会奴役。......
2023-12-06
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余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在《陈书》中,仅本纪中有姚察史论两篇。看来思廉写《陈书》因袭父亲的成果较少,自己创作的居多。《陈书》36卷,有本纪6卷,列传30卷。在文风上,《陈书》与《梁书》是一致的。为个人恩怨而上下其手的事情,在《陈书》、《梁书》中也有一些表现。......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