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淮南子》认为学习者应注重学习条件和修养

《淮南子》认为学习者应注重学习条件和修养

【摘要】:《淮南子》认为,如君主之贵,仍需“心知规而师傅谕导”,似孔子之贤,也要“学鼓琴于师襄”,方能“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23]。《淮南子》甚至认为“谈语而不称师,是返也”[24]。[25]正因为如此,《淮南子》强调:“君子积志委正,以趣明师”,认为只有得到名师指点,学习者才能“励节亢高,以绝世俗”[26]。如果说“明师”是学习者良好的外部条件,那么淡泊宁静、珍惜时间则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内在条件。

淮南子》认为,如君主之贵,仍需“心知规而师傅谕导”,似孔子之贤,也要“学鼓琴于师襄”,方能“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23]。对普通人而言,更是离不开知识传授之“师”,因此“尊师”就成为学习者的基本态度。《淮南子》甚至认为“谈语而不称师,是返也”[24]。在其看来,有的学习者正因为深明“师”之重要,以至夜有所梦:“尹需学御,三年而无得焉,私自苦痛,常寝想之。中夜,梦受秋驾于师。明日,往朝。师望之,谓之曰:‘吾非爱道于子也,恐子不可予也。今日教子以秋驾。’尹需反走,北面再拜曰:‘臣有天幸,今夕固梦受之’。”[25]正因为如此,《淮南子》强调:“君子积志委正,以趣明师”,认为只有得到名师指点,学习者才能“励节亢高,以绝世俗”[26]

如果说“明师”是学习者良好的外部条件,那么淡泊宁静、珍惜时间则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内在条件。《淮南子》认为:“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27],“达于道者,反于清静;究于物者,终于无为”[28],只有学习者始终处于“通而不变,静之至也”的良好状态,才能真正“入于耳”,“著于心”,达到“通于神明”,而“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鞼,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29]。而且《淮南子》还强调,学习者应如“圣人”那样珍惜时间,“夫圣人者,不能生时,时至而弗失也”[30],“有道者,不失时与人”[31],“圣人知时之难得,务可趣也”[32],如若“以弋猎博弈之日诵《诗》读《书》”,那么学习者自然就能“闻识必博矣”[33]。(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