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淮南子》与《管子》的林业思想比较

《淮南子》与《管子》的林业思想比较

【摘要】:《淮南子》与《管子》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反映突出,而且在生态思想方面也都有着丰富内涵,特别是对农林业的现实发展,均表现出各自独到深刻的理论认识。作为《淮南子》与《管子》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山林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以及林业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密切关联,都需得到更为充分的研讨。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淮南子》与《管子》都堪称一代“奇书”,二者虽然产生时间不同,前者是在西汉“文帝后至景帝时”[2]成书,而后者则是“作于战国时的田氏齐国[3],但二者都是出自强烈的“务于治”[4],“利莫大于治”[5]的治国诉求,由一批组成多元、学识丰富的学者编著而成,试图全面系统地总结自身国家的成功的政治经验,以此指导现实中统治阶层的治国实践。

《淮南子》与《管子》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反映突出,而且在生态思想方面也都有着丰富内涵,特别是对农林业的现实发展,均表现出各自独到深刻的理论认识。有关二者农业思想的探讨,学界已有一些可贵的研究成果,但与之相比,对二者林业思想的研究,却仍然较为有限,成果也不多。其中重要者有:一为专著有所论及,王巧慧《淮南子的自然哲学思想》、陈广忠《淮南子科技思想》、刘希庆《顺天而行——先秦秦汉人与自然关系专题研究》[6]等;二为论文专题探讨或有所涉及,高旭《论〈淮南子〉林业思想及其生态意蕴》,樊宝敏《管子的林业管理思想初探》,樊宝敏、张钧成《中国林业政策思想的历史渊源——论先秦诸子学说中的林业思想》,张建成《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生态保护思想及其实践》,古开弼《试述我国古代先秦时期林业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7]等。作为《淮南子》与《管子》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山林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以及林业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密切关联,都需得到更为充分的研讨。故此,本文试图从林业思想的视野出发,比较认识《淮南子》与《管子》在山林资源及发展上的共识和差异,进而剖析产生这种异同的思想根源,阐明二者在中国古代林业思想史上的历史渊源、价值及影响,以期为现代林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可贵的历史启迪和借鉴。(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