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管子》迥异,“自然”在《淮南子》中具有显著影响,成为其农业生态观最为重要的标志词。《淮南子》始终以黄老思想为本位,形成整体化的道家农业生态观;与之相比,黄老思想在《管子》中并非本位,法家、轻重家对其农业思想也有显著影响,因此《管子》农业生态观的道家化程度要逊色于前者。......
2023-11-16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淮南子》与《管子》都堪称一代“奇书”,二者虽然产生时间不同,前者是在西汉“文帝后至景帝时”[2]成书,而后者则是“作于战国时的田氏齐国”[3],但二者都是出自强烈的“务于治”[4],“利莫大于治”[5]的治国诉求,由一批组成多元、学识丰富的学者编著而成,试图全面系统地总结自身国家的成功的政治经验,以此指导现实中统治阶层的治国实践。
《淮南子》与《管子》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反映突出,而且在生态思想方面也都有着丰富内涵,特别是对农林业的现实发展,均表现出各自独到深刻的理论认识。有关二者农业思想的探讨,学界已有一些可贵的研究成果,但与之相比,对二者林业思想的研究,却仍然较为有限,成果也不多。其中重要者有:一为专著有所论及,王巧慧《淮南子的自然哲学思想》、陈广忠《淮南子科技思想》、刘希庆《顺天而行——先秦秦汉人与自然关系专题研究》[6]等;二为论文专题探讨或有所涉及,高旭《论〈淮南子〉林业思想及其生态意蕴》,樊宝敏《管子的林业管理思想初探》,樊宝敏、张钧成《中国林业政策思想的历史渊源——论先秦诸子学说中的林业思想》,张建成《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生态保护思想及其实践》,古开弼《试述我国古代先秦时期林业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7]等。作为《淮南子》与《管子》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山林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以及林业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密切关联,都需得到更为充分的研讨。故此,本文试图从林业思想的视野出发,比较认识《淮南子》与《管子》在山林资源及发展上的共识和差异,进而剖析产生这种异同的思想根源,阐明二者在中国古代林业思想史上的历史渊源、价值及影响,以期为现代林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可贵的历史启迪和借鉴。(www.chuimin.cn)
有关道治天下 《淮南子》思想史论 下的文章
同《管子》迥异,“自然”在《淮南子》中具有显著影响,成为其农业生态观最为重要的标志词。《淮南子》始终以黄老思想为本位,形成整体化的道家农业生态观;与之相比,黄老思想在《管子》中并非本位,法家、轻重家对其农业思想也有显著影响,因此《管子》农业生态观的道家化程度要逊色于前者。......
2023-11-16
应该说,《淮南子》这种对自然林业之于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的看法,堪称卓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秦汉时期“岩栖山居”的“森林游乐文化”[55]的历史反映,突显出其林业思想所内含的人文性。......
2023-11-16
从黄老道家出发,《淮南子》在思想上主张:“法修自然,己无所与”[37],“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固以自然,圣人又何事焉”[38],将“自然”视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原则,认为人们在实践中应“晓自然以为智”[39],最大程度上促进“木性”的自然实现,而非相反。基于此,《淮南子》强调林木生长必须“顺天”而行,能合乎自然时节与规律。......
2023-11-16
在《淮南子》看来,林业发展,不仅具有其自身的自然性,而且还易于受到现实政治的强烈影响。另一方面,《淮南子》强调统治者应制定合理政策,积极护林,适时推动林业发展。在其看来,唯有如此,统治者在林业实践上才能避免“得之不以道,用之必横”[50]的恶性发展。......
2023-11-16
“地不定,草木无所植”[31],“夫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32],《淮南子》认为林木生长离不开良好的水土条件,而且人们也要根据自然规律对其进行种植,因为“天地之生物有本末”,而“草木洪者为本,而杀者为末”。而且,《管子》还认为林木的生长属性决定其对“水”的高度依赖,故而水“集于草木,根得其度,华得其数,实得其量”[40]。《淮南子》与《管子》对人为种植和培育林木的认识,显示出人类在林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2023-11-16
作为西汉前期黄老政治的理论总结之作,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所撰著的《淮南子》一书,对秦穆公史事便有着较多论述,而且从道、儒立场出发,对其进行了时代化的新阐释,以此丰富自身治国思想的政治内涵。《淮南子》这种对秦穆公史事的深切关注,在汉代思想家中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秦政治文化”对汉代思想所具有的深刻复杂的历史影响。......
2023-11-16
与《淮南子》相比,《管子》在林业发展中更注重以“法”管“林”。《管子》在论及因确保矿产在内的山林资源不受破坏而“封山”时,甚至提出:“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63],要求统治者对犯法违禁者严加惩处。对政府机构、官员的林业管理作用,《管子》比《淮南子》提及更多,也更为突出。......
2023-11-16
从黄老立场出发,《淮南子》承继《管子》对农业生产之“道”的重视,更为凸显“体道”思想,追求农业生态的理想发展。立足黄老思想,《淮南子》承继《管子》的“三度”农业生态观,更为彰显“自然”思想,力求天人和谐的农业发展。坚持黄老本位,《淮南子》承继《管子》的农业生态保护思想,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更为体现“无为”思想,探求理性发展的农业之路。......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