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距离战国时期不远,农家的著作应该有所传世,能够为其所见,因此《淮南子》论农应有所本,并非师心杜撰。二则农家关于农业生产的具体认识成为《淮南子》论农的思想基础。因此,《淮南子》对先秦农家思想是不陌生的,其作者应该对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所提《神农》《野老》之类的农家著作有所了解,正是在此基础上,农家关于农业发展的知识和思想才能在《淮南子》中产生历史的回应。......
2023-11-16
就儒家而言,其“重民”“民本”之主张对《淮南子》农业思想影响甚深。一方面,《淮南子》基于儒家的“仁义”思想,对民众在战乱与暴政中的悲惨境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认为民生多艰,“民力竭于徭役,财用殚于会赋,居者无食,行者无粮,老者不养,死者不葬,赘妻鬻子,以给上求,犹弗能澹”[59],强调“中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而除暴乱之祸”,由此而促进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让民众“以除饥寒之患”[60]。另一方面,《淮南子》以儒家“仁义”之政治的理念严厉批判统治者的“暴虐万民”,“残贼天下”的恶行,认为“以凿观池之力耕,则田野必辟矣”[61],警醒统治者应该秉持“善为政者积其德”的治国原则促进农业发展,安定民生,避免“民之所以仇也”,“民胜其政,下畔其上”[62]的消极结果。儒家的这种行仁政以“重民”的思想认识,与黄老道家一起构成坚实的政治正义性之基石,使得《淮南子》农业思想在秦汉时期彰显出鲜明的人文主义政治精神,具有历史的积极性和进步性。
就阴阳家而言,其“阴阳”观念以及对农业生产所持有的程序化认识,对《淮南子》农业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天文》《地形》《时则》等篇中有所反映,尤其是《时则》。《淮南子》自言《时则》是“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形十二节,以为法式”[63],因此在《时则》中为统治者促进农业发展制定了具体而细致的耕作规划,一年之中从“孟春之月”到“季冬之月”的十二个月,都有其各自既定之任务,涉及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还将渔、牧、猎等农业经济的内容也涵括在内。而且,《淮南子》非常强调农业时间内在的关联性,“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认为如果农业生产缺乏这种农业时间上的积极影响,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如“正月失政,七月凉风不至;二月失政,八月雷不藏”,“十月失政,四月草木不实;十一月失政,五月下雹霜;十二月失政,六月五谷疾狂”[64]等。因此,《淮南子》在农业发展上明确提出“制度阴阳”的根本原则,强调“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的“六度”之说。应该说,这种阴阳家的认识对《淮南子》农业思想影响深刻,使《淮南子》能够将农业生产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从而以一种高度程序化、整体化的理论意识予以深入反思。(www.chuimin.cn)
由上所述,《淮南子》对农业生产与发展的认识具有多元化的思想内涵,充分反映出其作为西汉前期“思想的一大集结”[65]的理论特点。这种多元化的思想构成并非简单之组合、拼凑,而是在黄老道家的主导下,以先秦农家的知识与思想为基础,融合儒家、阴阳而成,虽然在形式上又博“杂”之嫌,但由于黄老道家作为“一个基本的思想立场来担当思想融合的主体”,因此农、儒、阴阳等“来源不同的思想因素”才能“安顿在一起”[66],共同构成《淮南子》农业思想之整体。当然,《淮南子》中除《时则训》外,缺少像《吕氏春秋》中《务大》《上农》《任地》与《辩土》那样完整的农学篇章,其关于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思想认识主要分散和体现在全书之中,这是其历史性的局限和不足,让人有所遗憾。
有关道治天下 《淮南子》思想史论 下的文章
《淮南子》距离战国时期不远,农家的著作应该有所传世,能够为其所见,因此《淮南子》论农应有所本,并非师心杜撰。二则农家关于农业生产的具体认识成为《淮南子》论农的思想基础。因此,《淮南子》对先秦农家思想是不陌生的,其作者应该对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所提《神农》《野老》之类的农家著作有所了解,正是在此基础上,农家关于农业发展的知识和思想才能在《淮南子》中产生历史的回应。......
2023-11-16
(三)儒家思想与当代产品设计1.儒家“中庸”思想与当代产品设计中庸思想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且深刻的影响,它代表着儒家文化中最为成熟的部分,是核心内涵。家居用品的设计要素和设计灵感大都来源于儒家思想,它在某些方面体现着当时时代的统治思想和生活方式,又以“中庸”为贵,充分体现“适可而止”的设计理念。......
2023-06-23
总之,在政治思想上,《淮南子》基于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对墨子多有批评。正是由于《淮南子》对墨子之学有着深刻的政治认识,所以才能以黄老道家的理论视野,从“治国”与“治身”两个方面批评后者的历史局限。就此而言,《淮南子》之“批墨”,实际上内在体现出其既有所“重墨”,又有所“鉴墨”的理论态度,这为其进而在政治思想上以黄老道家为本,力求“融墨”的思想实践奠定了基础。......
2023-11-16
《淮南子》对秦穆公的这种历史认识,体现出儒家主张的为君以德思想,具有内在的伦理政治意蕴。[42]故而,《淮南子》认为秦穆公的“用约而为德”,其实质是“圣人守约而治广”,是有所不为而有所为。《淮南子》对秦穆公史事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也有所反映,可以说,道、儒之间并存、互渗与相融的思想关系,成为《淮南子》在秦汉时代条件下,重新审视和诠解秦穆公史事的理论前提和基础,而这在西汉前期的思想家中也是别具特色。......
2023-11-16
在熊氏而言,以上五家虽不可谓“旁支”,但这不意味着此后的思想发展中没有“旁支”。在熊氏的思想认识中,儒家为中国学术之“正宗”,其他诸子次之,而“杂家”更为次之,以此而论,《淮南子》的思想价值及地位,可见一斑。对《淮南子》的思想贬低,也与熊十力对汉代学术思想的整体低评相关。而且,熊氏对《淮南子》之“法”的肯定和推崇,也揭示出后者在思想上的重要优点。......
2023-11-16
李达对中共创建的思想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创建共产党的活动中,首先着重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传播。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必须予以正确回答的重大问题,也是革命人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李达根据......
2024-06-25
相关推荐